- 收藏
- 加入书签
农村地区中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探究
摘 要:夏季溺水事故以农村中小学生为主,并已成为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防溺水课教学,其发展速度较慢。众所周知,游泳对身体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益处,不但可以增加肺部的活力,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是,游泳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为人类带来诸多益处,但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这就需要在农村中小学普及防溺水知识,加强游泳教学,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学生的溺水事故。基于此,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防溺水教育对策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防溺水教育
游泳作为一种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健身项目,既能较好地锻炼全身的肌肉,又能在炎热的夏天里达到降温消暑的功效。然而,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因此,儿童游泳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各地农村中小学要加强对学生的防溺水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农村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成因分析
由于缺乏专业的游泳教学场所,缺乏专业的游泳教练,只能通过讲座、班会、看宣传片等形式进行,致使学生在游泳技术、救生知识、缺乏自我救生知识、缺乏判断水域安全知识、不能识别水域警示标志;农村自然水体分布广泛,学生可以随时与室外水体接触,但是天然水体的水质并不明朗,水温、水深相差很大,水体的流动和植被分布也不清楚,无人看管,救生设备不完善,保护设施不完善,缺乏警示指示标志;未成年人的教育水平较低、安全防范意识差、管理上存在着疏忽、盲目自信、乐于冒险、争强好胜、逆反心理、对危险的感知能力较弱、水域安全态度较差,易发生结伴或单独行动等行为。
二、农村中小学预防溺水的措施研究
(一)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学校是实施防溺水教育的骨干力量,要把防溺水教育与平时的教学相结合,把防溺知识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溺水课程。预防溺水的关键在于家庭,所以父母要经常对儿童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关怀,以增强儿童的分辨能力。在开展防溺水教育中,社会应做好辅助工作,加强对水的保护,尤其是在农村的小河、池塘等地方,要在醒目的地方设立警示标志,提醒学生在危险水域附近玩耍,提醒其父母,以增强防范溺水的安全意识。
(二)强化小学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涉水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溺水事件的统计,可以发现农村地区的水塘、水渠、河流、水库等未被发现的地区。通过解剖发现,很多溺水的学生都是因为太过疲劳,或者是因为身体的负荷太大,导致了他们的死亡。除了学生们的体质之外,室外的海水温度也很高,再加上夏天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在夏天去游泳,这样的话,他们的身体就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抽筋。如果出现了痉挛等症状,对于学生来说,在这种复杂的水下环境中,他们的生命安全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农村中小学生游泳的特殊性,要经常组织学生了解有关溺水的原因,提高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水域。同时,学校也要与家长们合作,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规则,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下,才能到正规的游泳池里游泳,而不能在池塘、水库等野外游泳。
(三)实施溺亡教育
学校是中小学生的重要运动场地,是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术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在教学中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急预案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预防溺水运动的教学。通过对游泳技能和自救技能的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溺水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上掌握相关的防溺水技能以及溺水急救的相关知识,如CPR、水中拖带、水中解脱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水里的危险,增强他们的水上安全意识,避免在溺水事故中出现集体溺水,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智慧来预防溺水。
(四)加强监督
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监督,对预防儿童溺水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农村学生而言,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保证他们在正常的游泳池里有父母的陪伴,是预防溺水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双休日、节假日是学生溺水的高发期,应与家长共同努力,特别是在此期间,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学生的游泳安全。具体的措施有很多,例如,可以通过短信通知家长,让他们在这个时间段内加强对孩子的监控。认真负责的校方也要准确、及时地告知学生的去向、活动内容、随行同伴和回家时间。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对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学校必须指定其家属或村主任来监督。
(五)加强演练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效掌握安全技能。学校通过教育,让学生在不去野外水库、湖泊游泳的同时,还要认识到盲目下水救人也是不可取的。除此以外,学校还要定期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演练,并请村医院的医护人员来传授简单的急救知识,手把手教会学生安全技能。通过医护人员的讲授,学生意识到,在救护车尚未到达的几分钟内是对溺水者施救的最佳时段。如果大脑缺氧超过4分钟,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损伤。所以,在这黄金几分钟内,学生就可以对溺水者进行科学的心肺复苏。正确的心肺复苏技能能够让溺水者脑细胞恢复供血,很有可能挽救溺水者的生命。
(六)拒绝盲目施救
以前,赖宁在小学课本上就曾出现过,说他是一位少年英雄,是因为他在火灾中牺牲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盲目的救援方式已经不太适合了。农村中小学的校长要意识到这一问题,要组织老师进行教学,如果发现有溺水的人,要及时向周围的大人求助,不要盲目地下水救人。最好的办法是马上打电话给大人,叫110和120。同时,要快速地找到周围可以救援的东西,例如木板、树干等,扔进水里,以便落水的人能抓住。如果落水的人距离岸边比较近,还可以找附近的居民要一根棍子或是橡皮管子,扔到落水的人身上,再合力把他拖上来。老师应该教学生在实施营救行动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预防溺水是农村中小学必修的一门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对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绝不能马虎,否则,一旦出现意外,将给学生的家人和学校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家长们也要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严禁在野外游泳,并且要有父母陪伴。
参考文献
[1]罗晓俊.如何遏制农村学生溺水事故[J].贵州教育,2017(18):13-15.
[2]谢和陶.学生溺水事故的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1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