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1+X证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夏春风   
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8

摘 要: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构建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融入行业企业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积极探索“1+X”证书试点,构建“校企融合、课证合一”的“1+ 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为地方机电产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1+X;机电一体化;多证融通;课证融合;职业资格证书

引言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各门相关学科、多种先进技术的互相渗透和相辅相成的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子、光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机电工程专业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社会急需的基础上,将国家建成世界制造业中心,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作为一门综合能力较强的技能类专业,在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应大力推进机电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为培养高层次的机电类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建立一支能够准确理解“1+ X”认证体系有关概念、熟练掌握技能等级与专业教学规范、能够将两个标准有机结合、满足新技术新技能培养和培训需要的师资队伍,是“1+ X”认证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1+ X”模式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改革继续深入,教师的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还是有一些缺点。

要把人才培养要求和学历标准结合起来。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实际工作的衔接还不够紧密,需要将“1+ X”的机电一体化等8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学时、形式、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职业技术资格认证的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社会上对“1+ X”认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而用人单位对其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突出职业技术资格认证的优越性,提高其社会认同程度和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推进“1+ X”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健全学生培训考核制度,扩大社会公众对其的认识和认同[1]。

二、基于1+X的机电一体化教学策略

加强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强化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在专业实践的强化背景下,要适当地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职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是单纯的人力资源培训,而是在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条件下,不断改变着人与机器之间的联系。

(一)建设1+ X培训考核基地

校企合作,建立“1+ X”的培训评估基地,参与到实习环境规划、实习设备购置、企业文化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和程序设计训练评审室,主要是针对工业机器人的程序设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评定,请注意上述两个区域都装有监视整个比赛场地的监视器。保密室和耗材室是用于教师的办公室,也是平时训练所需的材料,如电缆,气管,润滑脂,汽油,机布,紧固件等。在鉴定和测试中,作为裁判的议事厅和储物空间,可以及时补充消耗,保证技能考试的顺利进行。

(二)组建1+X培训师资团队

建立一支能正确掌握职业教育理念、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扎实理论实践基础的教学队伍,做好“1+ X”认证课程认证一体化教学的总体设计,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主要工作有:强化专业领导对1+ X认证体系的学习,领导教学团队开展职业资格标准的研究,推动1+ X课程模块的开发;建立1+ X培训骨干教师队伍,通过职业技能标准培训、技术训练等方式提高教学实施的能力;引入业内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在保证培训资金的前提下,以“1+ X”为核心,建立起一支能满足机电一体化运行和维护的教师队伍,并在工业机器人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

(三)建设1+X 培训资源

与“1+ X”系统进行试点,密切关注技术与产业升级的需要,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选择典型的生产实例,有效地植入多媒体、可视化、智能化等元素、教学资源、题库等,并建立与“X”专业资格证书相关的精品课程。根据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操作与维护等实际工作,结合操作要点、技术规范和注意事项,通过构建资源丰富、持续发展的智慧技术课程资源,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科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的变革,促进机电一体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1+X项目驱动式教学

探索“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工作任务的支持下,“X”专业资格证书的核心技能在课程模块上实施任务式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能力训练相结合,形成了模块化的教学方案。机电一体化操作与“X”课题的任务驱动型教学,然后,依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任务,以典型企业项目为基础,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开发了示教器,运行简单工业机器人程序,设置各类坐标系。在老师的指导和设计下,通过合作和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以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和任务。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计划,实施,总结,汇报,评价,反思,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适应岗位工作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全面职业素质。最后,评价了学生表现评价、专业能力评定、阶段性测验、模拟考证等。最后,将评价结果反馈到课程开发小组,以使教学任务和方法得到更好的改善[3]。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1+ X”认证落地,努力整合学历、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融入行业企业元素,将“X”项目与现有课程结合,通过1+ X实践基地建设、培训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提高机电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企业输送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推动1+ X的深入改革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吕原君,陈琼,陈伟.基于1+X证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0(12):21-25.

[2]宋云艳,田媛,隋欣.基于“1+X”证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03):64-67.

[3]何建华.“1+X”证书制度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3):92-95.

作者简介:夏春风(1968.1-),女,汉族, 江苏省常州人, 硕士,教授 研究方向:机电专业教学和机电类小产品设计

基金项目: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首批课程团队专项基金(2020KCTDZ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