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

周恬逸   
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摘 要:比利时画家雷内·马格利特,是一位“谜”一样的超现实主义代表性画家,他主要创作奇幻、恐怖以及充满特殊构想的场景,他对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特别是对达利、马宋和波普艺术家影响深刻,另外在西方现代设计方面也有着杰出的艺术巅峰,被称为视觉创意的开创者。马格利特在二维平面不仅表现出三维空间,而且尝试将平面与空间一同重叠,表现出复杂的视觉感受,他在画面里对空间的表现让无数人为之着迷。

关键词:马格利特 超现实主义 表现形式

一、超现实主义绘画概述

苦难造就艺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与自然造成多少伤害,但艺术仍在此艰难发展,并且出现了很多成就非凡的艺术群体,超现实主义就是在此期间萌芽生长。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动摇了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激发了各种矛盾危机,甚至对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文明产生了质疑,在这种怀疑的情绪下是对理性和逻辑的否定,因此超现实主义者认为直觉主义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才是认识世界的正确方式。

“超现实主义”一词由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提出,最早出现在他为让·科克托的舞剧《炫耀》所写的节目单解说词里,他评其表现出了一种“超—现实主义”,之后他自己又创作了《蒂蕾西亚的乳房》,认为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戏剧,比现实主义更“现实”。1924年,法国超现实主义领军人物安德烈·布勒东在《第一号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对超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做出正式论述:超现实主义,名词,阳性,纯精神的无意识行动,运用这种无意识行动,以口头或文字的方式去表达思想的真实机能。思想所发出的指令,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没有任何审美上或道德上的偏见。

梦境、幻觉和本能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灵感源泉,通过将梦境、潜意识和观念的融合打破空间关系的现实性和逻辑关系的合理性,追求一种超越现实而又绝对真实的表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在美术史上,超现实主义绘画从开始就分出了两条道路,一条是放弃理性意识与意志,以本能的自动行为或无意识行为进行创作,主要代表画家有米罗、马宋等,常常采用抽象手法进行表达;另一条是反对日常思维和经验,追随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追求梦境与潜意识,以反逻辑的手法处理作品结构和形式,主要代表画家有达利、马格利特等。

二、雷内·马格利特的绘画表现形式

来自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大师雷内·马格利特,既是诗人,也是哲学家,更是一位用形象表达哲理的艺术家,他的表达内容包括了哲学、政治、社会、情感,体现一个知识分子对时代的批判态度。“我以发现物体可能永远不被注意的方式来呈现”是马格利特的创作宗旨,安德烈·布勒东形容马格利特的风格为“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他将日常的事物与景象进行奇异独特的重组,精致细致描绘物体场景不做歪曲变形,但这种出乎意外的组合,给观者呈现出一种梦幻的视觉效果,让人着迷,不断想解开其中的谜团。马格利特将无意识与潜意识通过画面表现出来,他给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提出问题,运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力成就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

(一)图文相悖

《图像的背叛》是马格利特于1928年所创作,是他所有图文结合形式的作品里最被大众所知的,意象与文字的组合这种创作方式可以在立体主义、达达画派以及未来主义绘画作品里找到,而马格利特利用这种形式创作出的作品蕴含着诗意与哲学。画面主体是一支烟斗,它被描绘的极为细腻和写实,在它的下方有一句法文“Ceci n'est pas une pipe”意思是“这不是一支烟斗”。这种图像与文字相悖的形式出现,冲击了人们的思想,在马格利特看来,画面上的“烟斗”只不过是烟斗相似,不包含烟斗的属性,下方那句文字注释打破了图像与名称的对应专属性,形成一种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让人们意识到原来任何事物都有着另一层面貌与含义。相比较《图像的背叛》,马格利特于1966年创作的《两个迷》则是多重的矛盾冲突,一个画架位于画面的右边,画布上面是1929年画的《图像的背叛》,另外还有一支巨大的烟斗位于画面的左上方。这两个烟斗就如两个迷,一同出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不禁想这两个烟斗之间存在哪些联系?到底哪个烟斗才是现实中的烟斗?马格利特刻意如此安排是想要观者自己不断寻找答案进行解谜,分清现实与现实再现,揭示文字与物体之间并不存在自然的对应关系,理清语言的混乱,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重新认识世界。

(二)解构重组

解构重组就是将物象打破、分解然后将拆散的各个局部进行重新组合,这种表现手法在超现实绘画很常见,比如达利的《内战的预感》。马格利特的作品里也有很多运用到这种表现形式,其中《红模型》是对脚和靴子进行解构,然后将脚的前半部分和靴子的后半部分再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富有神秘趣味的完整物象,这到底是一双鞋子还是一双靴子?弗洛伊德曾说过,艺术对传统思维的破坏性越强,艺术家就会越成功,马格利特就做到了,他有很多突破传统理念创作出的奇幻作品。比如《集体发明物》主体物是一个长着腿的鱼或者是上半身是鱼的人类,将动物与人进行解构重组,在熟悉的场景下产生全新的形象,颠覆人们的认知,使其不由自主的进行探索与想象。马格利特认为“真实”是感受到的,世界上没有眼睛看得见的“真实”,因此绘画的“真实”只是图解了人眼睛的幻觉而已,画家需要打破这种“真实”进行创作。

(三)时空错位

在观看白云和蓝天时,眼睛成为一面错误的镜子,因为它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这是马格利特1928年的作品《错误的镜子》,他用一种含蓄的时空错位给我们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他的作品中,梦幻的感觉并不由于变形和歪曲,而是由于不可思议的奇怪并置所产生的冲突。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那种“痉挛性的美”就隐藏在那种精密真实的场景的表皮之下。另一幅《光明帝国,2号》画面下部分夜深人静,屋里的人们已进入梦乡,街道上只有一盏路灯亮着,但是画面上部分的天空却是蓝天白云,白昼与深夜完美融合在马格利特的画面里,若不仔细看难以发现这种时空错位。马格利特致力于在平静、和谐、唯美的画面中,创造诡异且神秘的逻辑混乱。

马格利特通过独特的视角对物象进行观察,利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对物象进行重新处理,这种打破常规的创作方式,激发了观众潜意识的兴奋点,同时也为后世的绘画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甚至在设计、建筑、哲学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观看马格利特的作品好似一场新奇的旅行,不仅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并且在他的画面中蕴含很多思想哲理,给予观者不断思考。

参考文献

[1]薛雨晴. 马格利特绘画中时空错位的研究与运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2]岳燕. 绘画中的空间重构——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之窗[J].大众文艺,2013,(15):108-109.

[3]王子明. 幻想的力量——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马格利特[J].美术大观,2014,(5):6-13.

[4]张奇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