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对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升高年段小学生思维品质

孙轲   
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2022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对照《课标》中思维品质的二级学段目标,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分别从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三个方面探讨提升小学高年段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关键词:课标、小学英语、思维品质

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重新确立了课程目标,为教学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提升思维品质是学生构建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课标》中的总目标中指出,要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在思维品质的学段目标中,小学5-6年级所对应二级目标分别从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本文对照《课标》中思维品质的二级目标,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课例,探析在英语学习中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

一、观察与辨析

对照课标要求,学生应具备“获取语篇信息并简单分类,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的能力,并能比较其中的相似、差异性,且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以下一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观察与辨析的思维品质。

1.表格图示比较相似差异

表格与图式是能够帮助学生归纳、对比信息的有效工具。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英语》六下U3 A healthy diet中Story time 的版块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帮助学生归纳并对比信息。①教师示范,带领学生阅读第一段有关Mike 的饮食,边读边将他的食物按照摄入量从多到少填在在三角框架中,构成Mike的饮食金字塔。②学生自读第二段,并尝试自己完成Yang Ling的饮食金字塔。③对比Mike 和Yang Ling 的金字塔,思考他们的饮食差异, 小组讨论并用参考句式汇报。④为自己设计一个健康的饮食金字塔并介绍。饮食金字塔的图示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出每类食物的摄入量,在归纳图示的过程中,学生获取并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通过Mike 和Yang Ling 饮食金字塔的对比,学生能够发现他们在饮食习惯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分别找到问题,并对照自我设计新的金字塔,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与辨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再如,在五下U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分别从where、 how 、why三个维度填充表格,归纳并辨析课文中4个人物去学校采用的不同交通方式,并通过表格引导学生推断原因,找到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2.追问加深语篇意义理解

译林版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实际蕴含着较深刻的语篇意义。而这些语篇深意则需要通过学生的深入思考得以挖掘。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文本,在教授课文时,可以采用不断追问的策略,诱发学生深入思考主题深义。

例如在六下U5 A party中,第一段中“Look at Liu Tao, What is he going to do for the party?”为下文设置了悬念。配图中Liu Tao 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并向里张望。此时教师可以提问: “What is Liu Tao going to bring for the party? Can you guess? ”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受前文影响,学生会答出: “He is going to bring some balloons, bows,”这一类物质性词。此时老师给出肯定的评价,保持悬念,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知道Liu Tao 最终扮演成了小丑时。此时教师再次借机勾起学生的回忆。“What is Liu Tao going to bring? Yes, he is going to bring some balloons and bows. But please think it again, what is he going to bring exactly? 此时学生仍然没更深刻的答案,教师可以继续追问:“ How do you feel if you see the balloons and the clown?”学生回答:“Happy!Excited!...”教师再次追问:“So what is he going to bring exactly?”学生就会给出:“happiness/fun/ a good memory/love…”之类更具有思维深度的答案。开放式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地追问又激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语篇意义的理解。

3.及时点拨促进换位思考

学会换位思考也是《新课标》在思维品质目标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紧扣课文情境,把握时机,及时点拨促进学生换位思考。

例如,在译林版五下U6 In the kitchen 的故事板块中,主人公Liu Tao帮助父母准备饮料,在吃饭时不忘夸赞菜品的美味,而他所有的这些行为和语言背后,都体现了他能够换位思考的思维品质。在教授到课文第三段时,教师可以通过“How is the meat/soup?”“Why do the parents ask Liu Tao about the taste of dishes? ”“What does Liu Tao say to praise the dishes?” “How are the parents?” 四个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关键信息,并层层深入,点拨学生明白在享用对方做的美食时,不忘换位思考,关注对方的情绪,体谅对方的辛苦并及时夸赞。

二、归纳与推断

《课标》指出,5-6年级的学生当能“识别、提炼、概括语篇的关键信息,主要内容等,并根据语篇判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对照《课标》在归纳与推断上的要求,我们给出以下策略:

1.符号勾画提炼关键信息

画线是一种复述策略。通过不同符号的勾画,学生能在首次接触语篇时提炼出不同种类的关键信息,并初步分类,以助进一步学习。

符号勾画策略在语篇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例如,在教授五上U1 Goldilocks 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用圆圈圈出表示她分别在三段中表示心情的形容词-hungry and thirsty, tired, afraid,从而引导学生根据心情划分文章段落,并意识到由于主人公心情的变化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再如,在教授五上U3 Our animal friend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圈出动物的颜色,用划出动物的特点,用~~~~勾出动物所具备的能力,再根据勾画内容将关键信息整理在表格中,最后根据表格运用核心句型介绍动物。在教授五上U7 At weekends 时,让学生圈画出表示频率的词汇usually,often,always,sometimes 等,以突出语言重点。在教授五上U8 At Christmas和六上Chinese New Year 时,让学生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并引导学生知晓,以before, Chirstmas /Chinese New Year’s Eve, Christmas /Chinese New Years Day, 三个时间段分别精读课文。

译林版教材中可以运用符号勾画策略的课文还有很多。需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勾画策略与图示与表格结合运用。先勾画,再根据不同的符号对应归纳在相应的表格或思维导图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2.思维导图构建文本逻辑

思维导图是能够帮助学生提炼、概括语篇关键信息,并构建文本逻辑框架的有效工具。针对不同语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还可以与板书相结合,教师带领学生共读某一段课文,在板书上完成一部分思维导图,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按照同样的方法提炼关键信息,完成剩下的思维导图。

例如,在教授六上Then and now 时,教师可以先在板书上画出“鱼骨图”框架,并带领学生共读第一段,并在“鱼骨图”中完成Mike在6年前和如今分别做的不同的事,让学生明白“鱼骨”的上方标记过去的事,而下方标记如今的事。接下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在Mr Brown,Mrs Brown, Grandpa中任选一个人物,完成剩下的鱼骨图,并汇报。再如,在教授六上U7 Protect the Earth时,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第一个标题段save water,并在板书上从why?与how?两个分支上画出Y型图,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剩下的几个标题段中任选一个完仿照板书成Y型图。如图:

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好课文逻辑框架,且在复述课文的输出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扩充留白延伸推断输出

“能够根据语篇推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是《课标》在归纳与推断的思维品质中对学生提出的更进一步的要求。扩充课文留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思维创造性。学生需先从上下文及整个语篇的意义着手,推断故事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与心理动作,发挥创造性,用新学的句型和已有的语言储备扩充人物对话或补全留白。

例如,在六上U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第一幅图中,两个骗子说可以为国王做新衣时,课文对于国王的描述只有简单的一句话“The king was happy.”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头脑风暴,让学生扩充国王的心理语言。T:What did the king say? Can you imagine? S1: Really? S2: That’s great! S3: Go and make clothes for me.在教授第二幅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国王并没有看到新衣时的内心独白。T:Could the king really see the magic clothes? S: No. T: What did he think? Maybe he thought, Oh my God! Why …can’t see…. Who can try? S1: Oh my god! What’s the matter? S2: Why I can’t see my new clothes? Am I foolish? S3: I’m the king, I won’t let people know I can’t see the clothes. 在读后的表演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扩充的心理对话加入表演,丰富表演。

再如,六上U2的标题是What a day! 其实在day之前有个形容词留白,可以扩充为 What a _________ day!。在教授完整个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个留白补充完整并说明原因。根据课文情节的推断,学生可能会说:What a bad/terrible… day!Because they are hungry and wet. 也可能会说: What an interesting/a wonderful… day! Because they have a lot of special experiences. 在笔者教授的过程中,甚至有学生会表达这里应该填一个消极词汇,因为从课文录音Yang Ling的语调中可以听出她对自己的一天很不满意。可见,这样扩充留白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学会了不仅要从文本意义推断作者态度,还可以从人物语气推断。

三、归纳与推断

归纳与推断是思维品质中最后一个参考维度,以下一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推断能力。

1.续编改编彰显创新思维

《课标》在“批判与创新“的思维品质中要求5-6年级的学生“能对语篇内容进行简单的续编和改编等”。续编与改编一般应用于故事型语篇的读后输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或关键词汇作为参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故事续编或改编。

例如在教授五上U1 Goldilocks 这一故事时,在最后的输出环节设计小组讨论故事的后文并续演Goldilocks看到三只熊之后会发生什么。同样适用于做续编输出的还有五下U1 Cinderella,六上U1The king’s new clothes。再如,在教授六下U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可以引导学生改编。首先教师抛出话题“What will happen if the lion didn’t let the mouse go?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拓展学生思维。而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更多可以改变的情节和可能出现的状况,并以小组进行故事改编表演。

2.抛砖引玉激发问题意识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问题意识,能初步进行独立思考”。自六年级开始,越来越多的课文走向了“人与自然”的话题。课文中不同人物对资源、环境等话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而学生们对这些却看法不一。

例如,在教授六上U6 keep our city clean时,课文中的四个孩子对如何保持城市清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此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ideas? 并给出… says…, I think the idea is…because … 的句型让学生作为表达参考。于是在笔者教授的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对话:S1:“Su Hai says we can take the bus and the metro, I think the idea is good because it’s fast and green. T:Great! What about Nancy? She says we can walk to school. But I think the idea is not good because it’s too far and not safe. S2:Wang Bing says we can move some factories away from our city, I think it’s not good because if we move the factory away, the countryside will be dirty too. S3: Wang Bing says we can put rubbish in the bin, but we usually can’t find the bin! T: So you think it’s right but not perfect right? S3: Yes. T: So what’s more important? S3: We can bring a garbage bag with us and throw litter in it.

第一个学生给出了肯定回答,这是学生的第一想法,因为在惯性思维里,课文中的人物观点一般都很正确。而当教师抛出了一个对课文人物否定看法后  ,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被激发,思维打开,说出了很多批判性的想法。

3.以文及我批判对照改进

《课标》内”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相互交融。从自我出发认识世界,最终又从世界回到自我,并用从世界中学到的规律对照自我,批判反思,不断改进。以下些活动能让学生以文及我对照自我的行为习惯,提出改进措施。

例如,在教授六上U2 Good habits 时,我们可以设计write and show 的环节,让学生在蝴蝶框中写下自己如何改掉一个坏习惯,或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计划。蝴蝶框中可以给出一些关键句型,如:In order to drop/form a …habit. I’m going to …, 写完后可以请学生将蝴蝶纸拿上来展示并贴在黑板上,预示着自己即将迎来蜕变。再如,在教授六上U6 Keep our city clean时,教师可以设计write a proposal的读后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出发,保持城市的清洁。

四、结语

对照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我们从课标在思维品质下设的三个分项论述了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并以译林版教材内容为例,给出了一些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课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任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策略的方法都需结合实例探讨和施行。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