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柴海英   
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马军营联校新添堡学校

摘 要: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节日是青少年喜爱和期盼的日子,青少年也是参与和享受节日文化的重要群体。传统节日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说,具有特殊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比较少,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淡薄。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智力、生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将中国传统节日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进行融合的力度,不断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如此不仅能让小学生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而且有助于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融合; 实践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今天,西方节日文化源源不断地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西方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渐渐地影响着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比如人们在庆祝节日“春节”的同时,也会欢度西方的“圣诞节”,它们的出现或多或少地削弱了传统节日文化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而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学生了解得不够深刻,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意识薄弱。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时,学生对中秋节习俗的了解大多是停留在赏月、吃月饼上面,而对于中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却很少给予关注或思考。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德育使命。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的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过中秋,只有2%的学生知道中秋节蕴含着团聚与思念。有意义的节日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任务紧迫且刻不容缓。结合多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经验,笔者将从如下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融合并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

(一)开展课前研究,感受节日文化魅力

考虑到传统节日涉及多元文化,小学生不易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了实现传统节日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当开展课前研究活动,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比如在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月饼研究报告”。学生们的切入点各不相同,所以内容也丰富多彩。通过提前做调查,学生能更深刻感受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节日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到学生的大脑里。

(二)借助巧妙导入,深化节日情感

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与传说故事有关,而这些传说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且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情,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时,教师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联系起来讲述给学生听,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在《快乐过新年》一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年兽”的故事,还可以衍生出挂灯笼、贴福字、贴对联的春节传统。对传统节日相关故事进行拓展教学,既能促进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了解,也能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此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导入方式也应有所区分。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表演、游戏的方式导入,借助绘本、儿歌等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从生活经验进行导入,重点放在借助传统节日文化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用教材教”和文化育人的理念。

(三)深挖教材内容,借助节日文化育人

教师应当对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中蕴含的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进而与教学设计巧妙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比如在《传统节日中的“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年夜饭”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从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的“团圆”信念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教师也可以提问“为什么海外华人过春节的方式仍然和国内差不多呢?”以此激发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最终让学生对春节的认识提升到文化内涵的高度——春节是每个中华儿女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过中国人的春节,一定得有中国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通过对比海内外华人过春节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形成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进而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提升其文化自信。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也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将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从节日本身上升到节日文化,以文化视角分析传统节日,将节日文化深植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传统节日的育人功能。

(四)组织实践活动,感知节日意蕴

紧密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意蕴。比如在学习《色彩纷呈传统节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寒假期间参与“春节”主题相关活动,如写春联、贴年画、剪窗花等,在开学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展览和播报。学生身处春节氛围中,更愿意参加实践活动,通过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内在意蕴,更能加深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也能更好地体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能够让学生从小感受积极的传统民族文化浸染,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人文内涵引领下,提高其个人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传统节日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二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杨冉.走近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J].教学与研究,2021.

罗燕翔.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渗透[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9(04)93-9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