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思政课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郑勇义   
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砺青中学 515135

摘 要:跨学科教学既是培育全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又是充分体现教育价值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跨学科教学可以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优势来促进和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为培育新型人才保驾护航。因此,本文以高中思政课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跨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针对跨学科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跨学科教学;现实意义;教学实践

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教改政策深入推进背景下,促进学科融合,加大新型人才培养的呼声不断增加。在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为发挥各学科育人优势,建立“三全育人”体系,有效强化思政育人价值,需要创新教学手段来有机结合各学科知识,以培育出适应新时代社会建设的新型人才。而跨学科教学是整合各学科资源,以及发挥各学科教学优势,实现协同育人及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的重要手段,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高中思政课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以提高思政课教育水平,为教育发展及培育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高中思政课跨学教学的现实意义概述

1.1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思政课理论性强,且长期以说教、理论学习等单一化方法进行传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倍感乏味。同时,思政课内容绝大部分与国家政策、时政术语密切相关,这使其理解和记忆难度大,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容易陷入听不懂、学习效率低的恶性循环中,直接影响思政教学效果及育人价值。而在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积极推广跨学科教学方法,能够不断开发与利用其他学科潜在的教学资源,这样既可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使传统思政课堂更加活跃,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对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1]。

1.2提高思政课学习效率

首先,跨学科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本质角度而言,学习是主动求知的行为,一旦长期强制使用外力驱动,往往会适得其反,而兴趣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化被动为主动。高中思政课理论性强,其学习过程是乏味的,若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常态化灌输教学,显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思政课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来引进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提高思政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充实思政课内容,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高中学生普遍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沉浸感,教师即可根据教学需求来引进合适的音乐知识,这样能够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便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并沉浸于学习活动中,自然有利于显著提高思政课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跨学科教学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实现知识相互迁移学习,从而能够整体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高中思政课跨学科教学实践策略分析

2.1提高教师跨学科资源的整合能力

教师跨学科资源整合能力与跨学科成效息息相关,原因是教师是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其跨学科资源整合能力的高低将对其能否精选跨学科资源,设计出优质的跨学科教学案例等产生显著的影响。为此,高中学校提高教师队伍的跨学科资源整合能力至关重要。首先,思政教师自身需要加强知识学习,建立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为跨学科资源开发与利用夯实知识基础。以必修三为例,主要围绕文化而展开,从中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内容,通过学习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宣传和交流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学科文化素养[3]。其次,思政教师应注重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与积累。思政课教师在扎实提升思政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其他学科知识的充电学习,旨在丰富自身的知识容量,为更好地展开跨学科提供支撑。同时,思政教师应持续提高跨学科资源的筛选能力,以便根据思政课教学要求来选择优质、合适的跨学科资源,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例如:在必修一第一课教学时,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来引进历史内容,如讲解十月革命、工人运动等,以此通过历史故事来生动、趣味地传授社会主义的发展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有关知识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历史故事讲述方式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以提高思政学习效率的同时,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2.2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思政课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情、课堂实际,动态、灵活地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跨学科教学实际,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应用合理与否将对高中思政课跨学科教学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4]。但是,高中思政教师长期倾向于“一刀切”讲授方法来传递思政内容,相比其他方法而言,讲授方法虽可以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但往往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为此,教师在思政课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情、教学实际等来创新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方法、案例分析等,甚至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张力和活力,才能保证思政跨学科教学成效达到理想目标[5]。例如:在民主集中制有关内容教学时,思政教师可以引导修而生广泛收集有关“民权”的内容,通过此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人民民主专政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发展大有裨益。

2.3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唯有让学生在跨学科教学活动中具有较高的参与度,才能促进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继而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为此,思政教师需要多举措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依托学情来优化教学设计。思政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便根据教学需求来引进学生熟悉或者是了解程度较高的学科知识,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活动,由此为高质量展开跨学科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认识,思政课教师需要结合思政内容、目标、学生反馈的情况等,有针对性地优化跨学科教学设计,以保证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多样化需求,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其次,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化,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乏味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故事、表演等多样化方式进行跨学科教学,以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大程度提高思政课跨学科教学成效,达成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政跨学科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跨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根据学情、教学实际等来创新使用多样化手段,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意义上提高思政课跨学科教学质量,为学生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素质新型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沈惠芬.跨学科融合视域下中职学校思政课的教学探究——以“哲学与人生”为例[J].亚太教育,2022,(19):111-114.

[2]陈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教学研修的思考——基于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5):53-56.

[3]李圣德,苟强.“跨学科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以“个人所得税”的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10):26-27.

[4]肖述剑.跨学科整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02):72-75+85.

[5]王俊斌,柏杨.运用跨学科方法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2):84-87.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跨学科教学在高中课堂的应用探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334)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