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微课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黄东旭   
民族文汇·教学与实践
砚山县第一中学 云南 文山 663100

摘 要: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成为新的教学方式,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式。加强微课在美术课程方面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提高微课应用的能力,不断发挥微课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微课;应用策略

微课在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独特的优势。微课的时间短、内容精练、方法灵活,能够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参与程度提升,在学习活动中,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和理解的程度自然会提升,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在高度集中的学习体验和高度参与的细节化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课技术直观展示美术知识,以此来有效解决传统美术课堂中所存在的呆板、僵化问题。并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引导性的教学问题,来激活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与体验学习,从而在有效活跃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生成。这不仅有助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美术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与促进作用。

如在教学“托物寄情”一课时,为促使学生更为深入与全面地掌握中国画托物寄情的特点与各类艺术作品中所传达的感情,首先,教师就可在课程导入中向学生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分别代表的是什么?”以此来启发与活跃学生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认识与理解“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对应的高尚品格,初步体会本课教学主题“托物寄情”的内涵。其次,教师则可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植物人格化”“动物人格化”以及“静物人格化”,利用微课教学技术分别为学生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墨葡萄图》、朱耷的《孤禽图》《眠鸭帖》和《安晚帖》、凡·高的《艺术家的卧室》和格林顿的《画家的桌子》几幅画作,引导学生分析每幅美术作品的画面特点以及作者所赋予的人格特征。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展开自由、自主的讨论与交流,以此来为学生的美术学习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促使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实现对美术内涵的深度感知与体会,进而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最后,教师则可在学生充分掌握艺术家“托物寄情”的美术创作手法后,利用微课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展开创作实践,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审美启发,收获美术创作灵感,从而在有效活跃学生美术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美术知识内化

微课能够在新时期下得到广泛利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微课具有动态、直观、生动的特点。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微课教学的这一优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与感知美术作品中的内涵与思想,从而在促进学生美术知识内化的同时,促使学生通过美术微课教学建构完善的美术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各异的风土人情”一课时,教师就可针对我国民间艺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利用微课技术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鼓励学生基于美术视角对各类民间艺术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学生制作以“民间艺术在人间”为主题的微课视频,以此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更为直观、清晰地了解民间艺术的内涵及其所承载的地域风情与传统文化,进而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和艺术感知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师生沟通,了解高中生的学习需要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微课,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压力减轻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也降低了,让师生双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但要想让微课持续性地为美术课堂助力,师生间要不断进行沟通。在沟通中,教师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这样才能给予其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如在学习“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这一课时,需要学生理解图形语言,能借助图形表达情感,从而增强对世界的认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学对象是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课程在选修范围内,因此让学生提高美术兴趣即可,不需要培养他们的美术技能。为此,教师要借助丰富的具象化内容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而且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而教师只负责引导和解惑。针对本课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用微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图示,如公共卫生间的标志,这类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有很多相关标志图案都是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因此学生都能带着兴趣观看、解读。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促进师生互动:图形语言具有哪些特点?学生看完前面的图示,会给出如下总结:图形语言形象且极具趣味性。接着,教师继续播放微课视频,这时,视频中出现微信中“微笑”的表情包,教师提问:请问,这个表情包是什么含义呢?这时,学生会结合发表情包的人的年龄、性格特征等展开具体分析:年龄稍长的人发这样的表情包是表示友好,而年纪较轻的人发则暗示“不满”“无语”等情绪。这时,教师就学生的分析做如下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语言是生动的、灵活的,对个人情感的传达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不同的情绪要用与之相对应的语言传递和表达……这样的师生互动是建立在展示高中生感兴趣的事物的基础上的,因此能充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四、结语

当前微课视频的教学应用空间极为广阔,优势也非常明显,所以美术教师就必须要积极探索微课在自身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通过整合美术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微课;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以微课辅助自身教学工作;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后也要反复对微课加以循环利用来不断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当然,今后美术教师还应当保持谦虚严谨的态度,继续对微课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索和尝试,总结更加优质的方法与经验,为其他学科和自身教学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珍.微课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0):109.

[2]李扬.微课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5):97-9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