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与进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并注意到了在小学阶段出现的教学问题,其集中表现为:小学阶段的作业任务量较多,且完成作业的时间较长,这些问题不仅会扼杀学生的美好童年时光,而且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的心理,从而造成拔苗助长的现象出现。为改善这一问题,教育部特提出了“双减”政策,目的是在保障学生完整童年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引言
“双减”政策缓解了目前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短视化和功利化等教学问题,使教育能够回归本质,致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减负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予以重视,根据当前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意义
1.1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思考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其中核心素养包括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多方面内容。但数学核心素养更在乎的是学生是否对这一学科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是一味地解出正确答案。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与相关问题。数学是一门通识类的基础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待问题时的思维创新能力,更能提高学生面对问题时的逻辑严谨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地对学生进行与数学方面相关的指导,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将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一味地提高计算准确率或者是背记公式,而应该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分析、逻辑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再通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以便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原理知识,并通过这些内容顺利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1.2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当下“双减”的实施,势必需要更快、更强地提升课堂质量,过去的课堂,教师虽然也在追寻“生本课堂”,追求“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追溯着“原生态”真实课堂,然而,真正的课堂效果却事与愿违。学生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于见效更快的题海战术,让校外辅导和学习共存。“减”是为了在课堂中更好地“遇见”,学生也真正能够回归学校,回归课堂。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学需要强调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的课堂时间更多的是体现“实效”“高效”,看似在“减”,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加”,“加”也是为了更好地“乘”,要思考,要变革,要追求教育的真谛。教育的现状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绑架了学生的想象,更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反抗。因此,教学的确应该顺应时代的变革,“双减”恰恰在此时而生,教师需冷静思考当下的教育,更好地燃起教学改革的火苗,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而又有智慧的课堂,有情有智的教学。
2“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的挑战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需要更明确,更具针对性。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的开展与落实,需要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从而在对学生开展专项教育时,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进而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
此外,“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学习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相关知识,还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需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如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不断革新教学观念,锻炼各项技能,增加数学知识储备。
“双减”政策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高质量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同时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提升其综合能力。为此,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辅助工具,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在台上授课,学生只需要在台下进行学习即可,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这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积极地改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和合作能力,还可以将每个学生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充分地整合,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学习效果。
3.2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会对某个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但并不会深刻挖掘该知识点的产生背景和实际运用情况,因此,学生在进行教学时,大部分会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情感,并且对该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比较浅显。数学并不仅仅是一门与数字相关的科学,而是前人在对生活和自然进行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因此,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文化背景,如果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背景进行补充式的讲解,那么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部分教师由于落后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小学教育短视化、功利化现象十分严重。而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从学校方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校外方面减轻学生的培训负担,可以有效地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使教育回归本质,使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赵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进展:科学视界,2021(11):2.
陈祥彬,陈思怡.“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内容设计[J].小学数学教育,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