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与评价策略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及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初中语文教学除了需要完成知识的讲授以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名著阅读教学则正好能够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对此,本文一方面阐述了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与评价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评价
引言:
阅读名著就似与作者对话,能够使得学生从中获取到先贤们的文学智慧以及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以及人文精神得到更为显著的培养,对于学生品格的塑造也能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在核心素养视域之下,作为教师需要重视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并深化这方面的教学创新,从而使学生们获得更为显著的能力提高。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名著阅读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同时还提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初中学段还要求阅读“革命文学作品”“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均有两部导读的名著作品,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阅读两到四部“自主阅读推荐作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对名著进行阅读,不仅符合当前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教材编者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1]
(二)名著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名著作品往往寄寓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描述与思考,也将作者自己的感情、思想渗透在作品之中。因此初中生在对名著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社会背景、时代环境等进行一定的了解,否则很难对名著中部分人物的行为进行理解。反之,通过对名著进行阅读,也能够让学生们从中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习俗以及时代背景,不仅能够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而且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2]。通过对名著作品的阅读,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受到中华文化及外国文化的熏陶,加深他们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进而反过来提高他们阅读其他作品的能力。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中有“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这一段话就深刻影响着非常多的中学生,让他们理解中华民族“气节”的文化,这样,他们在阅读其他作品时,对作品的文人义士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阅读能力也自然提高了。因此,在当前新课标的要求之下,教师需要更为认真地指导学生们对名著进行阅读,通过挖掘名著中的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来使学生们获得更为全面、更为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
(三)名著阅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对初中生开展名著阅读教学,除了能够促进其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外,还能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名著的引导,还能帮助学生们以更为全面的视角来认识世界,更为深入地对名著进行理解,进而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效果。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借助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名著中的情节,加深对名著中人物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增强。并且,学生们还能在名著中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语言表达以及更为华丽的辞藻,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3]。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与评价策略
(一)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在对名著进行阅读时往往在观念、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其阅读效率与实际的阅读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很难理解名著中深层次的情感与意味。因此,想要提升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通过专门的教学环节对学生们进行名著阅读上的指导,从而让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促进其名著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举例来说,在带领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进行阅读时,教师便可以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文章专门拿出来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指导。首先,让学生们自行对上述文章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分别对其体裁、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大致了解鲁迅先生文章的特点。其次,为了帮助学生们对鲁迅先生文章实现更为深度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们详细介绍相关文章的社会背景,并对鲁迅先生的生平进行简单的阐述,从而向学生们展现一个更为真实的鲁迅,促进学生们对当时社会以及作品中人物的了解,增强学生们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效果[5]。
(二)尊重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始终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主性。对此,教师就需要创新传统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采取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比如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翻转课堂等。因为无论是阅读技巧的掌握还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都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所以在教学时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文本阅读时间 ,从而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 ,自我建构 ,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有助于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真正成为思想碰撞与升华的场所,从而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品格修养得到培养。
同时,尊重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还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再以教师为主导,而是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得出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增强对文章内涵了解的同时,也促进了其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也不再是将自己的理解强行进行灌输,而是让学生自行进行理解,从而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到知识获取以及文章内涵理解的乐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从本次调查结果得知,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名著阅读活动比较枯燥,为了读书而读书,未能感受到名著阅读带来的乐趣。事实上,校园展示的学生作品、举行的读书活动是最好的隐性课程,能起到熏陶、浸润学生心境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校园内展示的读书卡、思维导图、相关书画作品、感想文稿都是学生的阅读成果,读书分享会、读书辩论会、读书演讲会,也能体现学生相应的阅读成就,这一些时刻都对校园中的人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四)重视家校合力,共筑素养形成的良好环境
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看,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至于其他的关心却很少,如名著阅读,家长只关心孩子必须阅读,至于怎么读、读什么不关心,甚至读什么篇目也不清楚。孩子阅读名著过程有什么困难,也很少请教家长,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的任务只靠学校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其教育效果很难巩固和发展[4]。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名著阅读的进行指导,如集体指导、个别指导;集中指导、分类指导;当面指导、书面指导;在学校指导、深入家庭指导等等。促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补充,共筑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五)立足核心素养,重构名著阅读质量评价体系
从我们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固有的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以及终身学习所需素养的提升,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教与学的冲突日益凸显。教学课型有待进一步统整,教师应立足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将核心素养作为课型再设计的出发点,以“人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培养目标,将学生阅读名著的全过程的各环节作为评价的基点,建构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不同课型的不同评价体系。
(六)丰富名著阅读教学评价主体
通过丰富名著阅读教学评价主体,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与评价的科学性。比如,教师除了自己对学生名著阅读进行评价以外,还可以让学生们相互之间通过互评以及自评的方式进行评价,以此来促进名著阅读教学的客观性与有效性。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如果存在情节以及人物上难以理解的情况,那么,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自评的作用就会得到发挥,这样就能使学生名著阅读过程变得更为顺利。并且,通过自评与互评,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更为主动地投入到名著阅读之中,从而加深学生们对名著的了解,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增强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评价的科学性,教师就需要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尊重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重视家校合力,共筑素养形成的良好环境;立足核心素养,重构名著阅读质量评价体系;以及丰富名著阅读教学评价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得到更为显著的提高,才能使名著阅读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邹云来. 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29(8):103-106.
[2]杨婷. 激活阅读意识感知名著魅力——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114(9):16-18.
[3]严冬梅.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的探索——以《简·爱》为例[J]. 教师教育论坛,2022,35(4):36-38. 2022.04.010.
[4]安凤娟.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1(10):2298-2299.
[5]陈丽郁.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研究[J]. 考试周刊,2021(8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