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专业 英语教学课堂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探索
摘要:在对新文科内涵及其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实训课程建设的要求解读的基础上,文章通过研究探索,提出了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学课堂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强调,应按照新文科理念和要求推动英语教学课堂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建设,培养教师新文科素质;梳理职业能力,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以“新文科”为背景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对接岗位标准,实现职业化目标,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培养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的英语教师。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型;英语教学课堂实训课程
一、引言:
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是新时代对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文科,一方面指开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文科专业,以构建中国文科学科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开设新文科新兴专业的目的在于用中国的创新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训实践。
近年来新文科理念下又一次对高校如何创新性的推进教学策略的发展提出要求。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赋予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在构建英语教育课堂实训课程体系极大的挑战和发展空间。传统学科建设注重深度而忽视了广度。为了深入研究,传统学科往往把一个整体学科划分为若干狭窄的专业。由于各个专业彼此独立,互不交涉,人们对所研究的对象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知,目前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先进、教学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巨大的课程实施结构调整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课堂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迫在眉捷。
二、研究意义: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课堂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是应“新文科”理念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准,在培养集知识素养、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一身的应用型人才上下功夫,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模块的重置和规划,而这样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应的不仅仅是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为基准的教学内容改革,还应包括以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为基准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课堂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使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训练活动,这一研究的成果将有效地帮助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各个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并指导他们在微格教室进行实际训练,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毕业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育课堂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将为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实践提供一个范例,从而更好地提升其他课程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好课程准备。
三、建设方案
(一)加强师资建设,培养教师新文科素质
新文科课程建设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由于新文科建设强调培养基础扎实、知识渊博、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用型大学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新文科素养。从学校层面,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带出去和引进来的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同时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应该引进一些学历符合条件同时具有教师行业从业经验的老师或者拥有各阶段教师职业资格证的老师;从教师自身层面,应该有紧迫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学习跨学科知识,积极参与行业考察深造,提高新文科素养,同时加强研究,准确把握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大方向制定适合自身的教师培训计划,职业规划,不断提升自我,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拥有深厚专业知识,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梳理职业能力,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
让学生明确“英语教育课堂实训”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定位:本课程是实践技能课,是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具体的实训项目和操作题目,增强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意识,引导学生有目标并主动参与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
(三)以“新文科”为背景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在新文科背景下,围绕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创新开拓教学思路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在“新文科”背景下,除了与理科、工科、农学、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外,“新文科”还要求外语课程设置要做到文史哲等学科领域的融合;同时“英语教育课堂实训”课程面向教师职业、面向教学岗位,提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培养是设置课程内容的出发点。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减少与职业技能培养关联不密切、理论要求过高的内容,增加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学习和训练,安排现代教育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学习,增加与课堂突发状况相关的案例分析教学。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了解课堂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缩短其职业适应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换。
(四)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英语课堂实训”课程是一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的选取要注重这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增加案例教学环节,将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训练项目编成具体的课堂案例,教师可以采取示范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学生实习教学的方式,教、学、做一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要增加课堂讨论时间。针对学生的实训表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点评,找出其优点,指出其不足,起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教学项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认识和新观点,并采用头脑风暴、新点子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有平台实践自己的创新想法,使其不是死读书,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对接岗位标准,实现职业化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专业目标,促进学生就业,这是课程在实现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起的作用。首先,课程改革要紧贴技术进步和岗位需求。要分析幼儿、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师资岗位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将这些标准和需求有机融合,这样既更新了课程内容,又体现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将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教师资格证书要求的相关知识、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予以重视,尤其是在课程考试和考核环节,加大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力度,引起学生的重视,加强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第三,做好实训讲义、、实训大纲,指导书、实训日志和参考模板等教学资料的编写工作。课程专家、一线岗位教学能手和学校本专业教师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训讲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配合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训指导书、教学视频等一系列教学资源,完成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
首先,作为高校英语教师,需要高屋建瓴,有大格局、家国情怀。面对大学英语课程这一课题,对大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因为课程的导入
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具备深厚而扎实的理论教学水平,通过理论学习和时政关注,大学英语老师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观察、感悟和体验。这一系列的内容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不断探索专业知识领域,还要提升自己的理论学习,尤其是深入领会党的大政方针,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高校需要培养的是有国际视野、有温度、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面对新时代立德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保持思想觉悟与理论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努力做到以身作则、行为示范,需要把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设置的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政治敏感度。教师在人文尤其是我国国学、传统文化方面的底蕴越深,文化自信也就越能够体现的具体生动。教师本身通过言传身教,就足以在思想、情感、审美等方面给予学生春风化雨的熏陶和感染。学生不是被生硬的说教教育出来的,学生是根据身边的模范和榜样而不断模仿出自己未来的走向。
结语:
“新文科”建设是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发展的新挑战、新契机。“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课堂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对应用型大学的师资建设、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方法、实训方法和岗位培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相关课程建设教师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当然,“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课堂实训课程的建设也不能脱离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和扎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一主要教学目标。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机会与挑战并存,应用型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只有在课程建设上积极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向宇,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回归与创新”---基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实践研究 [J]. 中州大学学报, 2020年4月
[2]黄志红,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麦可思, 王慧. 一场新文科的尝试 [N]. 北京日报, 2018-09-19
[4]黄震方?黄睿?侯国林,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 [J]. 旅游学刊, 2020, 35(10): 83-95
[5]马青, 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J]. 专题与论述, 2019年12月
[6]吴岩, 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 [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19(2)
[7]王兴伟, 新文科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转型发展探讨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9月
[8]杨慧, 宣麒麟, 新文科的概念与外语教师的转型 [J]. 大学语文建设, 2019年第19期
[9]向明友,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刍议 [J]. 中国外语,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