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年版比较分析

冉红 周友良   
电脑校园
435000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对2011年版《课标》和2022年版新《课标》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的去学习、研究和执行新《课标》,对未来的教学活动储备知识库存。

关键词: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五)前言部分内容比较分析

“2022年版”课程前言强调了课程教材应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要做到“一个坚持,五个体现”。新课标明确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肯定2001年《课标》和2011年《课标》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强调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要注重创新,做到与时俱进。相比于“2011年”课标中“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和“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内容更加精简,目标更加明确。

“2022年版”课程前言还加入了“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三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强调增强课程思想性。

2、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坚持创新导向,强调增强课程适宜性,体现时代性。

(三)主要变化:

1、关于课程方案

A、完善了培养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B、优化了课程设置。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对艺术课程进行了改革,一至七年级主要是以音乐、美术,其中还融入了戏剧、舞蹈、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则可开设其中任意两门课程。

C、细化了实施要求。提出“一个增加,一个明确,一个健全”

2、关于课程标准

A、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强调培养正确的三观,培养优良的品德,培养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能力。

(五)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将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联系起来,优化了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强调各学科间的相互关联,注重课程的实践性。

(六)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引导性作用,为编写教材、实施教学和考试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

(七)增强了指导性。细化了考试命题与考试评价的内容,注重教学—学习—评价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加了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该如何实施教学,而且对教学活动进行了具体指导。

(八)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小学到初中各个学段之间的衔接,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以趣味性,活动性为主。从小学至初中,合理安排各学段内容,做到课程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为高中阶段做好铺垫。

总结: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二:目录部分内容比较分析

1、2011年《课标》目录分为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2、2022年新《课标》目录分为七个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新《课标》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都单独做了一个版块。在课程目标中加入了核心素养内涵;课程内容方面由原来的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内容改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五大内容;添加了学业质量这一版块,分为学业质量内涵、音乐学业质量描述、美术学业质量描述、舞蹈学业质量描述、戏剧(含戏曲)学业质量描述、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业质量描述七个部分;将实施建议改为课程实施,将原本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改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同时增加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由原来的四部分内容变为五部分内容。

三、课程性质部分内容比较分析

“2022年版”课程性质相较于“2011年版”课程性质在原来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感性、创造性。强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四、课程理念部分内容比较分析

“2022年版”新《课标》将2011年《课标》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五大理念改为“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三大理念。

总结:

以上是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年版比较分析,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2011年版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而2022年版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将“音乐”改为“艺术”,意味着中小学的文艺教学不再局限与音乐,而是更加注重综合性的艺术素养,这就要求中小学艺术教师要具有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那么作为音乐教育方向的研究生,未来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明确的知道中小学对于艺术类老师的要求是什么,因此在这里对2011年版《课标》和2022年版新《课标》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的去学习、研究和执行新《课标》,对未来的教学活动储备知识库存。

参考文献:

[1]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冉红,女,1997年8月,籍贯:湖北恩施;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学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指导教师:周友良(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