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学生创新思维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第五小学

摘要:小学美术手工课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随着初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在各方面都比较接近,但现在,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需要进一步挖掘。本文阐述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意义,分析当前小学美术手工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究培养策略,以确保小学美术手工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课;创新思维;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长久以来,开展小学美术手工课,一直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在当今时代下,教育培养是一项新的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既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又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发挥学生的实践描绘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意义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鼓励学生关注生活,探索问题的主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是创造和谐课堂气氛,是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校园生活的重要途径。当今小学教育实践中,小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系统化的知识教育,最初为接受正式的班级管理,常面临课程学习与团队建设不相容的问题。在进行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创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与小组成员建立良好的联系,可以有效地消除小学生的社交障碍[1]。

2.当前小学美术手工课存在不足

2.1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视度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手工教育中,虽然教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由于课时短,小学生缺乏自律意识,一些美术老师采取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强化课堂纪律管理,对美术教材进行照本宣读,使学生跟着操作步骤进行实践。在这种教育中,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律性,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2缺乏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室里,目前对所有学生进行美术知道仍然很普遍。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大部分教师都忽视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而是在手工辅导时,安排学生自己完成相关手工作品,削弱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3.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策略

3.1以兴趣为前提,激发创新思维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以美术手工课堂为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使学生既能专心、积极地思考、探究,又能激发和拓展创造性思维,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基于此,在实际教育中,美术教师必须采取新颖、多样的教育策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举例来说,美术教师在开展手工实践课中,以关于“小风车”的纸杯工艺为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先向学生展示用纸杯制作的各种小风车工艺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在欣赏各种风车工艺品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学生播放关于“大风车”音乐,同时聆听音乐,让学生慢慢地专注于其中。待学生完全融入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可以开始向学生介绍有关风车的知识,详细介绍风车制作的原理,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纸杯工艺的制作。

此外,在实际制作学生时,老师会根据情况给出适当的建议,指导学生制作能发挥个性的小风车,将创新的创意融入制作。与此同时,观看各种艺术图片、实物图片和录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制作纸杯工艺品的好奇心,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3.2为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合理利用分层教学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水平不同,学习的成绩和不一致。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美术教师设计并组织了各种教育活动,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更科学、更集中的教育方案,选择多种方法进行各种指导,实施真正多样化的教育,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比如,美术教师在讲解“鼠”的呢偶然式,就用到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于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把生肖鼠做得更新颖、更完美。而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运用想象和创意,做出生肖鼠的模型即可,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此外,在实施分层教育中,教师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实现混合匹配,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探究、相互进步。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既尊重并突出学生个性的差异,又能更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发挥和拓展创新精神,实现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3.3加强互动,强化团队精神

交流与合作,对于学习和未来社会的互动都很重要。所以,美术教师要让学生慢慢地进行交流,让学生明白沟通的重要性,促进团队精神的不断提高[2]。在设计和组织各种手工教育活动时,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注意和照顾。所以,在实际教育中,通过学生的分工与合作,在增进师生、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例如,在“校园新构想”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合理地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校园的想法,调整分工与合作。在制作完成后,基于校园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给予部分设计优秀、外观优秀的小组奖励,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整个互动学习调查中,各组积极竞争,在老师的适当指导和监督下,让学生懂得了互帮互助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加强团队精神,也帮助小学生相互沟通,全面挖掘、学生自身创新功能,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4以生活化为导向

“生活化教育”是指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建立与课本知识联系的现代教授法。小学美术教材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实施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创造,教师从生活中注意收集和整理美术材料,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创作有创意的手工作品。通过举办创意生活化的竞赛,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制作艺术品的过程。此外,还可以利用生活化的创意游戏,让学生对团队合作有正确的认识,促使学生合作能力的不断提高[3]。

比如,老师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的水壶、卡纸、塑料等材料,并组织学生每天制作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收集,并开设垃圾竞赛手工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设计手工制作的项目,将这些材料转化为花篮、纸雕等艺术美的作品,没有创造性的指导和创造方法的限制,学生们能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思想,以多种方式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此外,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计出以学生生活艺术为主题的团队游戏,也可充分利用大屏幕,展示多种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如此,就能使学生了解生活材料的艺术运用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手工教育中,教师应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手工课中,充分发挥创新思维。透过互动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分工能力,促进团队精神的不断强化,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毕研超.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5):65-66.

[2]张旭.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培养[J].读写算,2020(24):21+23.

[3]邹金君.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心得[J].科普童话,2020(14):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