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立德树人目标,在诗歌教学中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
内容:随着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的外部环境出现了重大变革,也就对人才提出了全新需求,现代教育需要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党中央在十八大中提出:立德树人是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学科核心素质的培育也要立基于立德树人。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立德树人的教育重点表现在学生能否认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与社会价值,并利用语文课程培育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新时代,语文课程中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有机融合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关键字:中学语文课;诗歌;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作为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课程,在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关键作用。而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语言使用、思想发展、审美欣赏、创新精神和人文传统等四大方面。诗歌教育作为高中学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内容,承载了社会、时代精神以及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心智、审美与情操。而怎样从诗歌教育中培育学习者的语文核心素质,是每个高中语文老师都必须反思与探讨的问题。本章将以高中语文诗歌课程为例,探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四种策略。
一、奠定基础,夯实语言建构运用。
语言建构能力和应用素养在语文的专业素养中有着基础性意义,也是学习者接触语文、体验语文魅力的前提条件。专业素养与立德树人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夯实语言结构与运用素养,并以此为立德树人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石。如在讲解部编版高中语文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先了解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故事。上课时,老师们先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和赤壁有关的图画,然后放映关于赤壁之战的影视片段,再接着由学生们用自己的话讲述有关周瑜、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形象,这个环节由于创造了学生生动有趣的话语结构与语言运用情景,所以可以有效调动了学生对口语建构和使用的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质。同时,在描述人物形象环节中又根据立德树人的要求,重新展开了话语结构和运用,让学习者在语言表现和互动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通过明确引导,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学生思维发展和提高的素养,不但反映出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水平,也同时影响着学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这就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发展与升华,并引导学生从思考活动中确定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而思考与教学活动设计既要重视学生思考的道德起点,也要充分利用语篇文本自身的思想逻辑,深度发掘教材文本的道德元素,让学生确定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如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组织集体诗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在教学的拓展环节,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对比研究活动,由学生分小组合作,结合本课作者和其他诗歌作者笔下的秋景描写,分析和探讨诗人是如何描写相同的季节,他们有怎样不同的情感与心境。教学设计结合了文章的逻辑思维,在拓展环节中又根据文章立德树人的要求,进一步拓展了情感内容。采用比较诗歌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推动学生思想发展与提高,同时在情节发展与比较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人物价值层次,体味诗人作为青年一代的高远志向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情感,让学生获得更浓厚的情感与思维陶冶,从而引领学生更加明确"立德树人"的价值方向。
第三、通过丰富生活体验,推进审美欣赏和创作。
立德树人从本质上分析,反映出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对身体或者心理自由的追求,无不散发出美的光辉。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育中,要落实审美欣赏与创作,从形式丰富多样的审美欣赏和创造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美、感受美,以丰富立德树人体验,进而让学生在美的精神驱使下实践美、创造美。例如,教学《致大海》一课时,教师可围绕诗人笔下的"大海"这一意象,常引发学生们分析作家心目中大海的样子,其形象体现在作家心目中,有容光迸发的娇美生命力,有蔚蓝翻滚的光泽雄姿,有深邃浑厚的深沉音响,有滔滔前行的奔腾气魄,更有反复无比的激情变化。诗人在赞扬大海的同时也在向大海倾诉,那是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教师由此引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掘美、追求美,从而获得思维与情感上的触动,从诗人对大海与自然的追求身上吸收养分,从而丰富立德树人教学内容。
四、充实内容,注重文化传播。
语文教育要重视对文明继承和理解,并利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文明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吸收先进的文化、精神、思维方式等,从而使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容更为充实。比如,在《离骚》一课中,文中既传达出了诗人坚持理想信念、渴望政治革新,为实现理想牺牲的不屈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忠君爱国的民族精神优良传统。在课堂教学时,老师也可将文章内容扩展开来,结合屈原人物形象和人生经历,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为追求理想献身的伟大精神,重视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综上所述,学生核心素质问题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广泛研讨的热门话题,被放在了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总体目标的基本战略地位。语文作为国家的基本学科,又是全国重点学科,学校也需要从这里进行一定的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想从诗歌教育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可以在文学话语的建构和使用、思维发展、文学审美欣赏和创作、文学传承等四大方面,履行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崧舟.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R].杭州师范大学,2016.
[2]刘亚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访部编版语文教材审查专家、首都师范大学王云峰教授[J].湖南教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