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策略
摘要:所谓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随着多元化的时代不断发展,在文化渗透最重要的大学时期,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做好协同育人工作。本文以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为研究探索目标,从实际意义出发,深入探讨了具体的策略和育人路径,望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协同育人;高校教育;大学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大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接触到多元的西方文化。虽然大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三观,但同样拥有猎奇心理,且三观建立尚不完全,而西方敌对势力的不断渗透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必须要通过联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
一、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
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都经受过专业教育的,是“立德树人”任务的主心骨,在教育方面,辅导员和思政教师都要坚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主要教育目标,从而开展一切教育活动[1]。在大学时期,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形成,仍旧处于培养建设的阶段,因此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栽培与引导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十分重要的。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需共同发挥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工作内容上具有相似性,工作方法上也可以相互借鉴,互相配合,利用建立学生思想教育档案、线上与线下结合等方式,在高校校园内打造良好的“大思政”格局,让思政教育实现功能上、空间上的互补,对于培育高素质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
二、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策略
(一)完善教学政策,奠定协同育人基础
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大多是专业学校毕业的,接受过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培养,而辅导员的教育背景是多方面的,想要有效的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两支队伍的优势,实现共同育人作用。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辅导员的优势在于与同学有更多的接触时间,辅导员会比思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日常情况,更容易做好沟通工作,所以辅导员要承担起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工作,帮助思政教师建立学生思想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而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更具有权威性,在思想引导上也会更加专业,因此思政教师要做好课上的教育工作和课下的针对性指导工作[2]。通过相互协作,能够极大的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努力挖掘出各个方面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学科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在实践中,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可相互交流工作理念、方法和思路,使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相辅相成,学校可以给予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身份转变的机会。让有经验的辅导员从事关于思政方面的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让思政教师兼职辅导员的工作,提高与学生的亲密度和沟通能力。
(二)深化教育理论学习,提升实践比例
想要在三全背景下更好的培养人才,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就要协同育人路径,实施深化教育理论学习,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为主,骨干学生为辅,与志愿团队共同开展社团活动等,利用理论宣讲,学习竞赛,专题讲座等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互动。从而调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热情,确定思想政治发展方向,为良好的三观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参与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工作中,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可以相互配合完成思政教育,由思政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大班的思政课堂,讲解宏观理论知识,而辅导员则带领小班进行深入研讨,具体总结应该如何将理论化为实践。通过这样的相辅相成配合,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政内容[3]。
(三)开通线上教育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更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借助线上教育系统,开设线上网络平台,深化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线上平台,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聚焦学生关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加强“两微一端”建设,设置专门的主题教育网站,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难懂的理论知识,并且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沟通在增加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将思政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利用琐碎的课余时间就可以完成新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平台不仅可以发布热点,还能够分享学习资源,丰富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时政,并且培养学生热爱时政的责任感。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可以借助微博,微信,论坛和朋友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寻找共鸣,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挚友,获得学生的信任,达到强化协同育人工作实效,提高三全育人的最终目的。
结语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同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三全育人目标,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必须要强化沟通协同作用,做好实践和理论之间的互补工作,通过实践路径激发辅导员、思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强化教育意识和政治意识,促进课程内容和方法的协同教学,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 文教资料,2020(10):94-96.
[2] 向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 各界,2020(20):135-136.
[3]刘旂佐. “三全”育人格局下的高校课程思政[J]. 现代教育论坛, 2021, 4(1):13-15.
课题项目:2020 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教育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成果: “三全育人”视阈下构建高职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课题编号:2020YBZC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