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东莞市塘厦西湖水霖幼儿园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在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选择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本文阐述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主要方法,旨在引导幼儿建立积极良好的心态。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于幼儿来说,不仅要关注幼儿身体成长状态,还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状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习惯,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均衡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以下探讨。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幼儿快乐成长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灵活多变,而且教育活动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不管是在家庭教育当中,还是幼儿园教育当中,都蕴含了多元的幼儿心理健康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心理矫正手段、各种有趣的活动,教师和家长有发现幼儿成长的心理问题,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改善的机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加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现状,找出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进行针对性地解决,确保幼儿伴随着健康的心理长大,让幼儿的人格变得更加稳定,促使幼儿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有助于完善幼儿人格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幼儿时期作为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极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并且不断模仿他人,快速地改变自己。而且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约束能力不足,情绪相对来说难以控制。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理变化、行为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困难,以坚定的意志来进行持续的学习,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有高级的追求。

(三)培养幼儿群体生活的信心

幼儿园是很多幼儿刚刚离开家庭步入学校的地方,这也是幼儿参与集体生活的一个起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为了能够让幼儿保持一个愉快活泼的情绪,可以让幼儿做一些游戏,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融入集体。在整个过程当中也能够有意识的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在游戏活动的时候,幼儿必须要建立一个与人平等的交往观念,这样也能够有效的增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样做还有助于加强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品德,又能够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

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育方法较为单一。部分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未能采取有效的指导手段和疏导方法,导致幼儿的心理问题未能得到正确疏导。同时,部分教师对特殊心理问题依然采用"老套路""旧方法",这不仅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还使幼儿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进而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不良结果。第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与幼儿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中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心理指导方面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针对一些幼儿的心理问题缺乏正确的解决流程,无法实现其主体化培养目标。同时,部分幼儿园在教师的专业培养上缺乏有效的提升手段,导致教师与幼儿的实际发展存在脱节的现象。

三、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不同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那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就要根据幼儿实际心理状况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手段,这就是要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生活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老师就要深入调查幼儿的家庭背景、生活背景等,并根据幼儿在日常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分析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在与幼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创设和谐的心理健康教学环境

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更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更高效地学习并进行实践。 首先是对于幼儿园的客观物质环境,比如教室中的标语设计、图画展示等都是影响幼儿园环境的因素,教师要给予幼儿一个干净、明亮、温馨的教学环境。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能够提高对教师所教学知识的兴趣,心情更加愉悦地接受教学,在教学中实现自己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创设。教师要保持与幼儿进行尊重、平等的交流对话,使自己的身份受到幼儿的尊重、亲近,愿意主动向教师倾诉烦恼,寻求帮助。教师还要引导班级幼儿之间团结友爱,形成良好的和谐的班级氛围,幼儿互相帮助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通过创设和谐的心理健康教学环境,幼儿的心理能够更加有效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环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入幼儿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当中,提高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加快学生健全人格、培育良好心理的速度。 在教學目标的设置当中,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重要标准之一,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并且根据不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教师要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差异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科学合理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把心理健康的标准融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及时发现幼儿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及时矫正这些不良的心理问题,以免为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事业,要充分引导幼儿克服恐惧、胆小、消极的情绪,建立积极乐观、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 胡晓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教育导刊,1999,():34-35.

[2] 刘明光,王大国.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新[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12):89-90.

[3] 刘瑛.试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疆社科论坛,2004,(4):81-82.

项目基金: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项目》,立项编号:2020XQXKCB7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