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还未得到充分应用。基于这些现状,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利用红色乡土资源展开农村小学特色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本土红色乡土资源开发本土化农村小学特色爱国主义课程。针对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实施路径进行研究,提出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实施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探索新时代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应用策略是一个新颖的话题,也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红色乡土教育资源,助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系统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红色乡土资源走进农村小学课堂,有利于学生系统认识红色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对红色思想的认识、从而实现弘扬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一、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近几年来,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营造、优化。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地区不少学校经过积极探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性制度,制定了学校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计划,一些地区和学校还探求颇具时代特色的崭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爱国主义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是,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孜孜以求和付出的努力,与我们所期望和已取得的实效还相差甚远。在革命老区及革命圣地,小学生还有机会参观学习,增强传统教育力度,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小学生还可以参观科技馆、历史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场馆,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但对一般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来讲如此机会甚少,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都停留在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等一般形式上。因此,很多祖国灿烂文化、苦难历史、革命斗争史却不了解;对祖国现在的繁荣经济、发达科技、强大国防知之甚少。此外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单一,只在课本上讲解,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探究阶段,仅利用课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降低小学生的兴趣,使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探索新时代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应用策略,助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构建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一)调研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教师现状。学生对本地区的红色乡土资源知道的不是很多,认为了解红色乡土资源是很有必要的占大多数,在爱国主义精神具体指什么上,概念不是很明确。对于学校所开展的“红色基因伴我行,迈步走向新时代”征文活动只在少部分班级实行,部分班级并没有开展此项活动,学校举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能有收获,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红色乡土资源是一笔精神财富,能极大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二)分析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问题。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成立至今所参与和领导的各种为解放中华民族,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所进行的所有活动的遗留物。狭义是指1949年10月1 日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革命活动,以及活动所留下的各种历史材料。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红色资源,它都具有下述基本价值:一是历史价值。它真实再现了古老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段发生的各种事件。二是经验价值。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不断总结和吸取自身的有益经验,避免失败的重演,探索未来的走向。三是纪念价值。我们的先烈,我们的战友虽然走了,但是他们在世时的音容笑貌,与他们相联系的各种事情,都会让我们沉痛回忆,沉静于对往昔的缅怀,追忆英灵。本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红色乡土资源,但是作为学生,却对本地区的红色乡土资源不了解,学校也未能大面积地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搞一些既能教育学生,还能利用红色资源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教育活动。
(三)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科学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尽管学校很重视,但具体实施过程没有深入学生活动,有一些过程化和肤浅,没有很好地认识到“红色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集体观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红色乡土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宗旨和性质决定的。红色乡土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意义,目标是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引导广大师生接受社会主流政治文化。利用红色乡土资源,不仅能拓展教育渠道,解决以往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主义、口头说教、空洞无物等缺点,还能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乡土性,现实性,实用性特点。通过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罗屯镇随海惨案纪念馆、罗屯镇红色记忆展览馆、罗屯镇刘庄党史展览馆、滨湖街道稻改纪念馆、王庙镇“鱼台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周堂地道战旧址等地方红色资源,应用于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在教育形式上能实现多样化、形象化、直观化和具体化,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新空间。
三、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实施路径
红色乡土资源是一种特色的文化形式,依托现有的红色乡土资源开展特色的红色文化课堂,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做好红色乡土资源宣传,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探索了新时代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依托本土特色,打造特色课堂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农村小学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只在课本中进行,课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严重匮乏。依托当地的红色乡土资源,打造本土小学红色思想教育特色。通过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进行课上学习,课下实践,展开看、写、走的教育任务,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思想、树立更强的爱国主义意识。此外,在构建红色文化体系课堂中,教师在研究课程内容时,应更贴近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创设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实践教育中,教师应对红色基地现场活动内容进行了解,在参观红色基地时应对现场的红色文化进行详细讲解,让农村学生能够贴近红色基地现场进行感受,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更好地吸收教育意义。
(二)做好红色乡土资源的宣传
红色乡土资源对于农村小学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板报、书籍等进行宣传,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定期组织学生对红色基地进行探访,利用家校联系栏,对家长进行宣传,让家长在培育孩子成长的同时,与孩子一起进行红色基地探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可与红色基地一起出一本红色文化宣传册,在学生进行红色基地浏览学习的同时更好的认识红色基地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通过互联网微信等模式,让红色基地同学校一起建立相应的红色网站、红色视频,实让学生在放假时更好地学习红色文化,实现爱国主义网络化教学。在特别的日子里,开展红色纪念教育活动,例如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悼念烈士活动,悼念革命烈士,传承爱国精神。以乡土红色教育资源为依托,创设特色的校园红色书刊,充分挖掘乡村红色文化思想,打造乡村红色教育基地,为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丰富条件。
(三)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利用红色乡土资源可以与社会联合,建立红色的文化教育基地,农村有很多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可以加强学校和社会联合,给乡村小学进行免费的讲授和参观活动,让农村小学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知识。乡村小学也可以在红色基地设立活动基地,可以进行小小讲解员的活动,不但能够训练农村小学生的社区实践能力,也可以更好地让农村小学生认识红色文化。
四、结束语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还未得到充分应用。基于这些现状,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针对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红色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实施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连助. 依托乡土红色资源 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9(7):2.
[2]刘为洲. 挖掘乡土红色教育资源 开辟社区党史教育新领域[J]. 中国农村教育, 2021(3):2.
[3]高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J]. 2020.
[4]艾昊, 暴世闯. 农村留守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J]. 孩子天地, 2019, 000(036):P.5-6.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自筹经费课题(2020ZC171)
作者简介:
1.闫芝珍,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
2.曹爱华,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