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村幼儿园运用本土材料自制玩教具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龙泉幼儿园

摘要:自制玩教具能够吸引幼儿对“玩具”的兴趣,引发幼儿展开主动的趣味学习活动,这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促使幼儿主动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幼儿园运用本土材料自制玩教具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实践,探索针对性的改进策略,让幼儿在基于自制玩教具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本土材料;自制教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制玩教具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运用本土材料,培养农村幼儿的主动学习兴趣,也可使其在愉快的幼儿教育氛围下展开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本文探索改进策略,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一、农村幼儿园运用本土材料自制玩教具的应用现状

(一)自制玩教具应用意识薄弱

有些农村幼儿园教师对自制玩教具的教学优势缺乏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有不少教师存在自制玩教具应用意识薄弱的问题,影响了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高效利用。农村幼儿园一般在课外时间里让幼儿玩游戏,教师很少将游戏融入教育活动。这样的教学认知,也影响了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广泛运用。

(二)自制玩教具材料不够丰富

有些教师在自制玩教具时,所收集的材料不够丰富,制作出来的玩教具也没能起到更强的激趣、增智、启发等作用,因此运用这些自制玩教具展开的教育活动缺乏实际的成效,也不利于幼儿从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自制玩教具制作主体单一

以往,自制玩教具一般都是教师的行为,教师制作,然后投放到游戏区供幼儿使用,很少有幼儿作为主体的参与,存在着主体单一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参与进来,让自制玩具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幼儿园运用本土材料自制玩教具应用的改进策略

(一)端正教师对自制玩教具的认识态度,提高制作能力

1.搭建自制玩教具课题研究平台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的自制玩教具应用意识薄弱的问题,幼儿园应开设“自制玩教具”为主题的教学研究课题,带领教师们参与这一课题研究过程,深入地了解自制玩教具的概念、教学价值与教学措施,应注重从不同角度来引发教师的思考,增强其自制玩教具的意识;提高其对玩教具的自制操作能力。对此,农村幼儿园可以让教师们先深入分析幼儿的发展需要,探讨自制玩教具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然后探寻自制玩教具的教育方法。

2.组织自制玩教具教学评选活动

为了调动农村幼儿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幼儿园可组织自制玩教具的教学评选活动,考察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对玩教具的制作能力,对自制玩教具的应用能力。

3.鼓励废物利用,制作玩教具

比如有位教师在围绕“立体迷宫”的自制玩教具时,根据立体性的特点,结合“迷宫”的知识概念及其原理,使用了月饼底盒、硬纸皮、塑料膜、弹珠以及热熔胶等材料制作完成。这一自制玩教具能够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活动中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作用,每一位农村幼儿园教师都应注重增强自制玩教具的应用意识,并在教育活动中对自制玩教具进行高效的利用,旨在提高以自制玩教具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效果。

(二)在主题式教育活动中丰富自制玩教具的材料

1.根据活动主题选择材料

主题式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幼儿对主题内容的认知度,也便于教师拓展教育活动的发展空间,为幼儿建设更宽阔的学习天地。针对自制玩教具的材料丰富性不足这一问题,农村幼儿园教师可积极开展主题式的幼儿教育活动,并遵循教育活动的实际主题,选择各种各样的符合主题活动教育需要的材料,并将其投放到主题式教育活动之中。比如农村幼儿园教师围绕“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这一主题来设计具有独特教育意义、能增强幼儿参与学习兴趣的自制玩教具。

在自制玩教具的工作中,主要有“原型利用”和“结构重建”两种设计思路。其中,“原型利用”主要强调的是根据各种自然材料的特征,利用一些材料、造型等方面的特点,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之后所完成的设计工作。在利用这种设计思路进行教具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和其应用的各种方式和特点。当前阶段中,大部分的农村幼儿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欠缺。在开展玩教具的制作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本节活动的重点内容,为幼儿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结合本节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颜色、形状等,进行相关制作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其优势,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能力。从其影响来看,这种手工制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锻炼和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对于幼儿想象力的提升也同样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可以结合家长的优势,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此活动中。比如:在进行某一教具制作的活动中,设置了相关的任务之后,让家长也能够对此有所了解。一方面,家长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另一方面,在幼儿和家长增强了沟通和交流之后,有效地提升亲子的关系。

2.从传统游戏中获得灵感

教师可根据传统的竹文化来制作各种能让幼儿展开快乐游戏的玩教具,在实际操作时,教师一般可以使用竹子、竹叶等材料来制作各种教玩具。教师可以制作踩高跷的玩教具,也可制作体育游戏中的跨栏障碍物,还可制作体育游戏中会用到的计数棒、梅花桩等。教师也可使用同样的竹子和竹叶等材料制作竹腰鼓、竹笛、竹片画等,一般可以将这些自制玩教具运用到趣味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教育活动中来。

(三)组织以幼儿为主体的自制玩教具趣味性活动

1.为幼儿制作准备充足的材料

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到自制玩教具的操作活动中来,让幼儿亲身体验创造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向幼儿投放丰富的能够用于制作玩教具的材料,合理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出个性化的玩教具。一方面,幼儿能够锻炼自己的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观念的个性化作品;另一方面,幼儿可以在这一操作类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对自己应该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

2.就地取材,选择身边的材料

教师投放的材料可以是农村常见的各种小花小草、藤条、稻草、豆子、叶子、水果等。教师也可在户外活动中带领幼儿到田野、树林等地方收集更多自己想要的自然材料。比如在“水果娃娃”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水果娃娃。有的幼儿用芒果充当娃娃的身子,用小草来制作娃娃的头发,用小花点缀娃娃的小衣服,用叶子和稻草等材料来制作绿色环保的小衣服,给娃娃穿上。不同的幼儿会制作出不同的玩教具,教师可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里勾勒出水果娃娃会有的模样,然后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出这样的水果娃娃。

结论

总体来看,在幼儿自制玩教具的活动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让幼儿在亲自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采取家园共育的模式,让更多的家长和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其中,推动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董菊芳.课程游戏化视域下本土材料玩色游戏中的运用与价值[J].华夏教师,2019(18):8-9.

[2]黄宇佳.浅谈如何利用本土材料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J].中华少年,2018(08):147.

[3]吴双燕.有效利用本土资源 优化体育教学活动[J].当代教研论丛,2018(02):10+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