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导入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培养更多符合信息时代需求的现代化人才,使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完善情境导入方式,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情境导入;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学科。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灵活应用情境导入法,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情境导入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一、注重创设故事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以兴趣为主导开展学习,教师在对其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注重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来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首先,将故事情境导入信息课程。教师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应逐一搜集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故事、材料,可以是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也可以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小故事。教师应注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材料的广度,不能仅限于信息技术教材,应注意从现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收集,有效拉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学生间的距离,才更容易帮助学生具象化理解信息技术中的相关知识体系。其次,故事情境在课堂中的使用。在课堂中应用故事情境时,应该注意保证教学模式与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相符,才能使故事情境在课堂中的运用发挥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尝试将动画故事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在对学生讲解“图片处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大家较为熟悉的情境:“初中三年级的小雯同学因为照毕业照那天生病了,没能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合影,她感到非常遗憾。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图片处理技术,这一技术涉及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图片修整以及再创作等方面。在进行毕业照后期处理时,小雯提出要将自己复制到毕业合照中,让我们通过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帮她实现这一想法吧!”通过这种情境设定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二、利用表演法开展教学
教师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应注意对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如果只是单一应用理论讲解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很难保证学生的课堂融入性。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表演的形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课堂情境,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病毒”这一知识时,学生很难理解这一词汇在信息技术中代表的具体含义,也不知道计算机感染病毒之后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人感染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教师要先对学生讲解人感染病毒之后的一些具体表现,然后找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一名学生扮演医生,另一名学生扮演被病毒感染的患者。要让学生意识到电脑感染病毒后,电脑程序会出现错乱的现象,不能按之前既定程序运转,电脑程序对外界黑客入侵的安全防御能力大大减弱,很有可能会发生重要文件信息丢失的现象,造成较为严重的个人损失。此外,当电脑受到外界病毒入侵后,还会出现程序启动及运转缓慢的现象,影响到电脑系统自身的功能性,进而大大影响人们的工作及学习效率。
三、注重创设悬疑情境
教师在应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应注意合理设置悬念,使所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flash动画制作相关知识点时,由于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引导层,教师应该注意明确引导层的重要性,引导层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为动画设定与之相应的运动轨迹以及运动路线。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引导层对于flash动画制作的作用时,要注意合理设置悬念,可以找两名学生到讲台上,让一名学生按照教师既定的路线走,让另一名学生自己走,对比两名学生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过程中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理解规划既定路线以及既定轨迹对于运动过程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对引导层的作用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在每节课尾声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注意为学生设定悬念,从而为下节课的教学做铺垫,这样也使得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有了一些期盼。悬疑情境的设定会使学生对之前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积累产生一定质疑,使得学生对接下来的知识学习产生一些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学生感到新鲜好奇,进而更主动地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例如,在教学Photoshop内容时,由于该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教师只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来教学,学生就难以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更无法灵活应用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室外,用相机拍摄美丽的风景,然后再回到机房,讲解一些处理图片的知识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处理拍摄的照片。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自己处理过的照片,讲解其中的处理技巧,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
结论
综上所述,情境导入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主性明显提升,教师可以应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向学生更加具象化地展示信息技术知识体系,营造更加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系统实践操作能力,使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构安排得更加合理,有利于提升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综合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彩霞.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122-123.
[2]陶晓霞.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情境导入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0(25):96+98.
[3]杨吉颖.用好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J].甘肃教育,2020(1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