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生本理念下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阿克苏市依干其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幼小衔接课程体系,能够使课程教育模式更加符合幼儿的实践特征与认知发展规律,以此更为高效地建立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系统认知,为幼儿更快速地适应小学阶段学习节奏,融入小学学习生活打下重要基础。为了切实做好幼小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教师应切实深入地分析生本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并将其视为核心路径与幼小衔接教育目标进行结合,打造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指导衔接课程模式的内部优化,从而形成更具实效性的教学平台,真正幼儿学习系统的高质量建立提供良好课程平台。

关键词:生本理念;幼小衔接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设置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是当前幼儿园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建立的崭新机制,是与小学阶段教学模式相联系的综合化教育环节。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核心立意是帮助即将步入小学阶段的幼儿能够在过渡的课程中提前感受与小学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相近的学习氛围,转变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认知并建立起匹配小学学习节奏的学习系统,使幼儿能够通过幼小衔接课程这一过渡环节的参与,更良好地融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去,切实为其在小学阶段更高效的实现个人综合素养提高打下重要基础。

一、以幼儿兴趣为本

1.以民主机制构建课程准则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以活动课程为主,是通过引导幼儿建立实践体验以直接感受教育内容,在经验积累中提升综合能力的教育模式,其本质是符合幼儿阶段认知特征的。然而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以学科教学为主,需要幼儿以相对静态的模式参与课堂中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建立知识体系以更系统地提升个人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小衔接课程中首先帮助幼儿适应小学阶段的理论教学模式,使幼儿能够以良好的学习行为参与到未来的课堂中去,以此为幼儿未来课堂质量的提高打下重要基础。

2.以趣味资源培养课程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模式不同于幼儿园活动课程的综合教育模式,其内容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并且各个教学体系都是幼儿未曾接触过的内容。因此想要使幼儿更快速地融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应当在以幼儿兴趣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与小学学科存在联系的活动课程中融入具有趣味性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基础学科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例如在小学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语言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的趋同性,适当地在幼儿绘本阅读的环节中引入一些简单的具有趣味性的文本阅读资源。这种趣味资源的引入能够视为对幼儿园活动课程的定向延伸,使幼儿能够在对绘本的阅读兴趣以及对趣味文本资源的好奇心理驱使下,积极地参与到对文本的尝试阅读活动之中。而后教师可以对幼儿加以引导,使幼儿能够初步了解文本阅读的方法,感受阅读活动的趣味性,以此真正使其对语文学科学习基础模式产生兴趣,驱使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以积极情绪参与其中,真正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以幼儿体验为本

1.以定向引导建立方法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这就需要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按照科学的学习逻辑真正实现高质量地自主探究。而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小衔接课程中,幼儿教师则应当以幼儿的体验为本,对幼儿进行科学学习方法框架下的定向引导,以此使幼儿建立对科学学习方法的直观体验,初步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以此为其未来的课堂学习做好能力铺垫工作。

例如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中引导幼儿对简单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提出猜想、实践验证以及研讨整合的方式,使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定向引导下展开探究性学习。这充分强化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其能够建立对数学学习活动科学方法的直观体验,由此真正掌握基础的数学学习方法,在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中为幼儿未来小学阶段的学科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2.以模拟机制建立学习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习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因此小学学习模式下也延伸出了诸如合作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幼儿能够在未来的小学学习环节的学习模式中更快速地适应学习节奏,教师应当在活动课程中建立模拟机制,引导幼儿体验多元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小学学习活动中建立优化体验,真正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幼儿园阶段的活动课程中,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以合作方式开展实践活动。这将创新性地引导幼儿参与到集体探究环境中去,切实建立起与同学进行合作交互的过程体验,不仅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还使其在幼儿园活动课程中更好地熟悉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的模式。通过这一体验下建立的合作学习经验,学生在未来的小学阶段学习活动中得以更快速地参与到课堂合作探究之中,真正实现小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3.以家校合作建立习惯体验

幼小衔接的开展是需要构建一个更加立体的教育体系的,而这一体系的构成绝不仅仅是需要从幼儿园出发做好科学的教育指导,还需要从家庭教育出发,发挥教育本身的主阵地的作用,让幼儿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养成是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的,再教育实践当中幼儿教师也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合作,建立一个更具有生态性的幼小衔接体系,同时也让家庭教育不断的完善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家庭教育当中,幼儿教师也应该发挥自身的教育指导作用,通过建立微信群组来及时地为幼儿家长传输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更科学的教育方式。例如在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自身就需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通过开展睡前阅读、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为幼儿讲解绘本内容等形式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此时要注重教育的持续性,可以与幼儿一同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按照计划来进行持续性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息时间。或者是让幼儿家长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打造幼小衔接课程体系,能够使课程真正从多方面配合幼儿的实践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其打造最良好的学习过渡平台,以真正实现个人学习认知的转变,建立匹配小学学习模式的学习系统,真正推动幼儿更快速地适应即将步入的小学学习环境,紧跟学习节奏实现个人素养的最优提升。

参考文献

[1]龚苗.科学做好幼小衔接--长沙高新区中心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之路[J].湖南教育:上旬(A),2021(8):36-37.

[2]吕胜利.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2021(26):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