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友善教育”的小学实践探索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四川省彭州市嘉祥外国语学校

摘要:友善是小学生必备的道德规范,相比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友善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友善品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开展小学生友善教育的背景出发,提出友善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小学生友善教育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友善;教育;环境;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友善是朋友之间亲近和睦,友好相处的基础。只有与人为善,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及道德素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加快成长,如果能够抓住黄金时期,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教育那么就能让孩子之间从小懂得文明礼貌、诚信、友善的真谛,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友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友善缺失不仅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更会引起校园霸凌现象的出现,对孩子的身心及一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一、开展友善教育的社会背景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黄金时期,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电子科技产品琳琅满目,充斥着各种诱惑,并且社会人压力大,戾气重,小学生受到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容易走上弯路。尤其对于乡下的孩子来说,父母外出打工多为留守儿童,常年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缺少家长的陪伴和照顾,隔代教育导致对思想品德的教育投入不够、力度不够,特别是长辈的溺爱或者疏于照顾会让孩子的戾气加重,导致友善缺失。同时,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仅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未开设友善教育课程,教师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思想道德层面的重视力度不够,一部分学生缺少友善意识管理,导致不文明现象出现。

二、友善教育的重要意义

(1)友善是小学生必备的道德品质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都有较强的可塑性,尤其是对于农村来说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自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在思想教育上面重视不够,其面对困难、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友善教育是小学生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少年强则国强,从个人角度来看,这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和幸福,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这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和长久发展。我国历史悠久,在这个礼仪之邦,诚恳待人、与人为善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更是我国的外交礼仪。友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友善是小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社会当中,性格温和友好乐观的人比较受欢迎,在事业和工作学习上也比较容易成功,相反,戾气较重,暴躁,不文明的人往往受身边人的唾弃,在事业上面难以有大的发展,家庭生活也不会幸福。友善是一个人的必备素质,也是良好性格的基础,从某个层面上讲,待人是否友善也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表现。小学时期,虽然孩子年龄小对于事物的认识有限,但是小学生之间也有他们的交往规则,通常,性格温和待人友善的孩子会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欢迎,也更有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上面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从而取得成功。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友善意识,才能帮助学生塑造完美品格、建立健康心态、适应各种环境、感受社会更多的善意和关爱,才能让学生保持阳光积极正确的心态来从容地面对成长道路上的艰难困苦,破茧成蝶,赢得精彩人生。

(3)友善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的社会价值体系体重具有主导着作用,友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素质教育改革下,友善教育已经渗透在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相对于“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升德育水平。友善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法律准则、道德品质、素质养成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与德智体美劳等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密切协同,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工作生活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在学校的教育工作当中,学校应当将友善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将友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新时代的学生,情感丰富、脆弱敏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而友善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关键一招。

三、加强小学生友善教育的策略

(1)强化友善教育的熏陶、灌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决定了他的未来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个人的品行好坏受到后天培养的影响,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教育体系教育出不同品性的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素质教育改革下逐渐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当强化友善教育的熏陶灌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理论灌输和生动有趣的中外思想相结合的方式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鼓励学生,对于成长方向出现偏差的学生及时予以纠正,对于学生的今后道路将意义深远。

(2)优化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承担的不仅是教书的作用,更要发挥育人的价值,首先,要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着手,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出发,从学生的文明养成立足,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其实,要针对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利用身边鲜活的事例,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从活动和案例当中收获更多的正能量,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给予正向引导。再次,学校要加强宣传,要利用学校广播站、校报、教育宣传栏等,选典型、树标杆,对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好人好事进行广泛宣传,对于偷鸡摸狗、自私自利、有损校誉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精神品德。

四、结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友善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融入友善教育十分必要。小学生天真烂漫,可塑性强,但是也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学生的友善教育应当渗透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当中,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当然,学校的友善教育也只是一个方面,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应当注意学生的品德教育,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河水.简论儒家文化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涵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5).37-38,42.

[2]唐明燕.荀子思想中的“友善”资源探析[J].伦理学研究.2016,(2).23-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