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建构与培养策略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哈尔滨市松北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

摘要:价值观是个体态度和观念的深层结构,是对事物发展的结果和意义的理性评判,主宰着个体对外界世界感知和反应的重要倾向。体育价值观则是价值观在体育上的具体表现,它不仅是人们对体育的意义、作用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而且是对体育的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观点和认知,是人们对体育进行感知和认识之后的体会,是对体育行为和体育功能进行评价的重要科学理念。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正确、健康、积极的体育价值观,能够激发和培养青少年为国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和理解合理的竞争,并且能够帮助青少年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学校青少年作为技术型人才,亦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应该拥有健全的身心。健康是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之一,健康价值观必然成为了体育的主导价值观。时代在不断进步,学校青少年面临的挑战也不断加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青少年的健康体质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体育健康价值观的定义和特征

体育健康价值观是指主体根据自身的健康需要,通过自身设定的价值目标,实施具体的手段来达到最终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标准和看法。随着体育对人健康价值的提高,其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性、二是多元性。主体性是通过个人的立场、态度、取向等自身设定的标准体现出来的,也是对主体社会存在和生活经历的一种反映,一般带有情感化和主观性的色彩。多元性是指在一定的范围,每个主体的价值观的标准和观念都不一样,主体之间存在多元化。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对健康的标准和定义也有了新的认识,运动的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健康长寿不仅是通过饮食来调整实现,体育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坚持体育运动,才能真正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提高抵抗疾病和适应各种环境能力,使身体健壮,精神充沛。

二、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育人平台

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受到了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家庭、学校三项因素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联合与合作形成一个协同体系,在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第一,社会要加大对体育宣传力度,并通过制定政策、规范体育赛事等手段,逐步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氛围,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社会要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等体育资源的投资力度,为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之外参与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第二,学校要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向青少年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同时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逐步提升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帮助青少年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并逐步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此外,学校还要成为社会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将青少年在体育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问题向社会进行反馈,帮助社会及时做出正确的调整,以更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第三,在家庭内部,家长要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引导,并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同时为青少年参与学校和社会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家庭还要鼓励青少年参加学校与社会的体育活动,提升青少年对于体育的认识和体育实践能力,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二)全方位重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且逐渐完善的重要阶段。已经有实践证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以及不同地域的青少年,在体育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对青少年体育价值观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学校、社会、家庭都需要特别注意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帮助不同情况的青少年正确树立起体育价值观。第一,学校、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群体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例如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同质分组、同性分组等教学手段,全面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学校、教师要积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青少年开展不同类别的课外体育活动,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使每一名青少年都能从体育锻炼中获益。第三,社会要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参加的社会体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亲身参与体育实践的机会。第四,社会、学校、教师在分阶段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也要认真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保证青少年接受体育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第五,家庭要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他们消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且引导和支持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和社会体育活动,使青少年能够正确理解体育的功能和本质。

结束语

学校体育应充分调动校内外多方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建设,牢固“健康第一”理念,普及体育除身体素质提升以外的心理调适、社会交往、政治外交、经济发展等价值。学校青少年体育健康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应给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加强体育健康和科学锻炼的理论学习,让青少年在校期间能够满足对体育的需求,使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拥有较好的心理体验。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将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健康知识、抗疫精神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帮助青少年在“学会、勤练、常赛”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价值观,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大锋。学校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培养的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4):96+98。

[2]吴楠。大青少年体育价值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和谐发展[J]。灌篮,2019(09):139。

[3]徐丽。融体育价值观的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2):63-6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