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实验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直接体现,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新课改的实施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创新的机遇。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有时凭借教学经验和严格的管束进行课堂教学,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究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加强一线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勇于突破现状,并积极探索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生机、活力。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学生的文言知识越来越缺乏,从而导致其在古诗词学习上感觉难度较大,加之部分教师固守陈规,教学模式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降低。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变化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底蕴丰厚,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古诗词注重意境的营造与表现手法的应用,语言凝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深化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新课标强调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以此为指导的高中语文教学进一步增加了古诗词的比重,制定了“掌握古诗词特征、根据语境感悟诗词内涵、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为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导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因此,突破教学现状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引导者。自主探究是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其主要表现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完成学习。以《兰亭集序》教学为例,由于古诗词是诗人情感和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需以意境探究为主。首先,教学前语文教师收集相关图片或视频等,制作成课件,并提出探究问题:“体会作者从‘乐’到‘悲’,再到‘痛’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根据《兰亭集序》中的相关描绘进行联想,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等画面。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进行探究,能充分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待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探究后,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让学生在联想情境中激发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同时,不断地探究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情感,使其古诗词鉴赏能力得以提升[1]。

(二)结合时代背景感悟古诗词的人文价值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中光辉灿烂的重要篇章,饱含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联系,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寄托着家国情怀、亲情友情、处世态度、个人节操等。教师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古诗词中的人文价值,并且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这种人文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学习《春望》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人身处险境仍忧心国事、牵念家人的深情;学习《鹊桥仙·纤云弄巧》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词中坚贞诚挚的爱情观;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傲岸高洁的节操;学习《秦风·无衣》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归园田居》时,要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志趣气节的坚守。学习古诗词对于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三)强化对古诗词教学形式的拓展

课堂教学所讲求的不单单是内容的正确性和多样性,同样也追求形式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中生所接触到的古诗词教学无非是“老师在上面讲,自己在下面听”,熟悉的是单纯的语言输出和板书讲解,对这种教学形式早已经成了精神上的耐受力,进而觉得枯燥、乏味。为解决这一问题,高中语文教师不妨从古诗词诞生之初的功能和艺术形式入手来开辟新的思路。其实在古诗词大行其道的年代,很多优秀的诗词作品并不是由人们写出来、念出来,而是需要被“唱”出来的——这就可以类比为今天流行歌曲的歌词。这种吟唱不仅要对古诗词的口头表达提出一定的韵律要求,同时还要搭配对应的乐曲伴奏,这样才算是真正还原了古诗词在其青春时期的风貌。据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参阅一定的专业材料来大体了解课内古诗词的古韵和吟唱方式,而后通过网络资源搜寻相对应的音乐素材,在课上带领学生一起来吟唱一首诗词作品。利用这种手段,学生们学习古诗词时可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受,并对诗词所具有的魅力产生更为丰富的认识,同时也可凭借音乐的作用而对诗词的内容与情感形成深度感知[3]。

(四)结合时代背景感悟古诗词的人文价值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中光辉灿烂的重要篇章,饱含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联系,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寄托着家国情怀、亲情友情、处世态度、个人节操等。教师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古诗词中的人文价值,并且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这种人文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学习《春望》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人身处险境仍忧心国事、牵念家人的深情;学习《鹊桥仙·纤云弄巧》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词中坚贞诚挚的爱情观;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傲岸高洁的节操;学习《秦风·无衣》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归园田居》时,要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志趣气节的坚守。学习古诗词对于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学习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精粹,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语文教师通过结合教学现状来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能让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温燕.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刍议[J].考试周刊,2020(08):63-64.

[2]程晚成.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之研究[J].高考,2020(05):32.

[3]庄志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09):8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