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生数学学习时,教师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模式,如微课辅助,趣味新课导入;希沃白板,实时互动教学;思维导图,创建知识框架;资源整合,定制学习计划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价值;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素质教育改革环境下,为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教师应当紧扣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推动信息化教学课堂的建构,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建构高效课堂,发挥出信息化教学工作的现实价值。
一、应用价值
为促进小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则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诉求。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给予学生精准的数学教学辅导。鉴于教师的教学精力有限,为实现该教学目标,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教学辅导的精准性与及时性,保证教学指导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挖掘出学生数学学习潜力。
二、应用方式
(一)微课辅助,趣味新课导入
数学新课导入的效果,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新课学习探究的思维场景。教师可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将多元素材进行融入其中,进行趣味新课导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例如,小学数学“比较”教学时,为促使小学生,形成数学对比的基础概念,引导小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学习掌握。教师应当综合多种素材,并契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制作趣味化数学微课视频,促使小学生在观看微课动画片的过程中,对数学“比较”内容进行思考,了解“多与少”的比较、“大与小”的比较、“高与低”的比较、“长与短”的比较等,有效启蒙一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比较思维意识[1]。
(二)希沃白板,实时互动教学
基于希沃白板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可建构实时互动的数学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游戏活动,促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互动交流语境下,完成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掌握。
课程游戏活动教学,作为希沃白板互动教学引导的突出亮点,教师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围绕学生建构开放式的数学游戏活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主动参与其中,针对学习内容提出质疑、阐述想法、分享思路、合作交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独立思维得到尊重。在实时互动教学语境下,教师需落实教学辅导的角色要求,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渗透数学内容,点拨学生的思维方向,助力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思考。
例如,“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时,鉴于该部分数学内容,涉及到较多的应用题,对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察。为保证及时精准地给予学生学习辅助。教师可基于希沃白板技术的支持,为学生建构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的多元实时互动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完成思维信息的多维度交互反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促使学生快速找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点拨,避免学生由于偏执思维,进而钻牛角尖,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散[2]。
(三)思维导图,创建知识框架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建构牢固严谨的数学知识体系,才可保证学生后续高阶内容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为促使学生建构专属的数学知识框架,教师基于信息技术支持,开展数学思维导图引导,促使学生模仿逻辑图、鱼骨图、组织架构图、树状图等,尝试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进而建构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小学数学“混合运算”内容教学后,为促使学生对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进行梳理归纳,并形成“混合运算”主题的数学知识框架。教师可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演示逻辑图、鱼骨图、组织架构图、树状图,使得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绘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混合运算”,尝试绘制专属的数学知识体系,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保证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资源整合,定制学习计划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性非常显著,为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实力不断提升,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完成课内外、互联网、生活化资源的整合,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理解能力,为小学生定制专属的数学学习计划,并及时精准地推送数学学习资源,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观意识,促使学生基于学习计划驱动进行主动学习[3]。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重点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具体路径,以说明信息化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与能力,教师需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价值进行挖掘,进而为学生打造智慧型教学模式,助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天世.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学周刊,2022(6):9-10.
[2]孙健敏.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J].学生·家长·社会,2022(3):019-020.
[3]高阿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新教师,2022(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