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劳动教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
摘要: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下落实劳动教育,可以极大的提高我国劳动教育水平,增强学生劳动体验,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技能、精神和习惯,以此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在这当中,家校社协同育人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班主任能够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导向,以社会为实践全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落实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劳动教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策略展开相关陈述。
关键词: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策略;小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大计,关系到我国整体的社会发展,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当中,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延伸,成功的走进校园,成为一门专项课程展开教学,并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当中也进一步强调了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了学校、国家、社会的责任,通过以此为基础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落实劳动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家庭劳动,学校课程以及社会实践当中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精神、技能以及习惯,并充分强化动育人实效,实现学生长效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劳动教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现策略展开相关的研究与讨论。
一、创新沟通机制促进协同育人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延伸,通过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使得劳动教育成为一项专业课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通过以学校教育为导向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家校社三方的协同合作,促使三方能够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全面展开劳动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劳动教育实效性,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在这当中,家校社三方的协同合作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积极创新沟通机制,合理利用家校社育人资源,为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重要基础条件。例如,班主任在创新家校社沟通机制的沟通当中,可以学生的年龄为基础,以学校为中心向扩散,了解学校附近的相关建设,并挖掘社会中所存在的劳动教育资源。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创建线上学习通道,紧密加强家校社三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观看线上学习视频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创新劳动教育方法,改善劳动教育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乐于劳动。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QQ、微信等沟通平台创建沟通方式,以学校为纽带促进社会、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家校社协同合作。并借此展开有效的沟通反馈。良好的沟通反馈也是家校社合作育人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内容,有助于改造其中不足,优化家校社合作育人功能,而在这当中,学校作为家校社之间的沟通纽带,需要班主任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通过积极与家庭,社会之间展开沟通联系,围绕学生的劳动教育展开交流,针对其中不足展开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劳动实践活动以及家庭劳动教育方案等。
二、明确家校社责任边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当中,明确强调开展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并在其中明确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各自责任关系,通过以此为基础明确家校社责任边界,有助于家校社发挥协同育人功能落实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的长效发展,而在教育的落实当中,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教育主体,导致教育职责产生一定重叠,导致劳动教育没有切实发挥其教育实效,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明确分析家校社责任边界,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课程体系,加强家校社联系,使其能够切实发挥自身劳动职能,实现1+1大于二的教育效果。例如,将家庭视为劳动教育的基础所在,劳动教育所主要体现在房屋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家务劳作等方面,通过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利用学校课程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在家庭当中初步感受劳动。而社会则是劳动教育的主战场,通过利用社会资源展开社会劳动实践,丰富劳动教育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劳动过程当中体验创造,并学会创造,亲手打造美好明天[1]。
三、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
当前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使得学生所能展开的劳动项目十分有限,而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基地,需要班主任能够切实发挥学校职能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挖掘家校社劳动育人资源,展开家校社劳动育人活动,实现家校社协同发展共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例如,在推动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班主任能够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构建家校社互帮互助的劳动教育交互式合作路径,以学校教育作为劳动教育总指挥,系统的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从中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打造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的校园人文环境。同时还是要积极开设以家长为主的劳动理念课程,更新家长的劳动育人观念。并根据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来设计家庭劳动活动,使理论能够走入现实,并以此作为过渡走向社会实践。从而达到家校社协同育人效果。学生年龄尚小,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对学生过于溺爱保护,导致学生很少参与的家庭劳作当中,通过改善这一观念,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作为家庭一份子的职责,自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使学生的劳动意识能够初步形成,并借助社会实践加深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技能,在实践当中检验真理[2]。
四、构建课程体系展开实践活动
在上述当中,明确提出以学校作为导向通过落实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来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的动教育效果,通过在本段当中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展开分析,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此来保障学校能够在家校社协同育人当中能够给予正确的导向,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够得到有效落实。首先,需要班主任能够以当前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为特点大致设计劳动教育方向,控制劳动教育范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但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班主任可以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来构建劳动课程内容,并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编制劳动教育校本教材[3]。在其中加入烹饪的一些技巧等相关劳动内容。让学生能够结合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在家庭当中展开劳动尝试,使理论教育能够走进现实。其次,结合社会育人功能,挖掘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展开实践活动,在实践当中检验真理。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在家校社协同沟通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在安全的范围内展开社会实践,通过发传单、清理小广告等方式,用亲身实践来倡导人们爱护环境,爱护公共卫生,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社会实践当中,使劳动教育的本质能够得到再一次的升华,加强学生劳动意识形成,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劳动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4]。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当中,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度落实,使得劳动教育成为一门专项的教学课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通过以相关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加强家校社三方的有效合作,实现以家庭为基础落实家庭劳动,以学校为导向展开课程教学,以社会为实践展开劳动体验,全面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强化学生劳动感受,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黄国良. 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新样态的区域探索[J]. 新课程评论,2022,(06):30-38.
[2]程豪,李家成. 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交叠影响域的立场[J]. 中国电化教育,2021,(10):33-42.
[3]谭轹纱,简天凤. 劳动教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2021,(05):106.
[4]张世娇. 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实践新样态——以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为例[J]. 教育信息技术,2021,(0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