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作文记叙文序列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贺晶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福建晋江首峰中学

摘要:记叙文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没内容写,教师不知如何教,语文教师大多是沿袭这样一个训练模式,记叙文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低效状态,结果是:学生写得苦,老师改得累,成效并不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积极思考记叙文教学对策,开展序列化作文指导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序列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理清教材编排,明确写作重点

初中记叙文写作序列教学不能脱离教材,而是要充分利用好统编教材,作为一线教师要对语文教材既有局部的深入了解,也要有整体的宏观把控。统编教材从文体的角度出发安排写作训练,七年级集中于记叙文,且是从写简单记叙文逐步过渡到有感情的生动记叙文,契合七年级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八年级安排有说明文,九年级则安排议论文的写作。教材单元写作部分的编写安排是围绕某一写作要点集中训练,而依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言,还需要结合具体课文进行有针对性、指向性的微写作训练。微写作训练主要集中在学生写作的某项具体能力,诸如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比喻、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抑或是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角度,此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习得写作策略,提升写作能力。

二.以课程教材为依据,建立合理的序列化训练目标

对中学作文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使老师能够清楚地了解所教的知识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教师讲授《细节描写之动作描写》。教师从“找一找,他是谁?”这个小活动切入细节描写,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明白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接着从《背影》“望父买橘”的动作描写中,学生通过“探”、“爬”、“缩”等动词赏析出父亲买橘的艰难及殷殷爱子之情;从《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断气前伸出两个手指的动作,学生感知到严监生视财如命的性格特征,从而归纳出动作描写的三点作用。然后通过结合经典语段和学生一起找出如何将动作描写的生动细致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以“淑女吃饭或饿汉吃饭”为情境写一段动作描写。

三.序列化地安排写作方法指导

用课本教,教师要有意识指导学生分析文本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并迁移到自己的阅读写作身上。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是仅仅单元写作,日常的片段写作也是有力的抓手。教师进行精细指导,一课一练或者一文一练,同时要注重传授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为学生写出优质的记叙文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开展《语言要连贯》写作指导课,教师让学生们给《父与子》漫画排序后,老师引入“写作要前后连贯”的主题; 通过节选课文《散步》(莫怀戚)片段围绕“生命”主题和节选课文《昆明的雨》(汪曾祺)片段围绕“昆明菌子极多”总起句分析,引入方法一“话题要统一”;通过《济南的冬天》(老舍)片段描写和《珍珠鸟》(冯骥才)片段描写分析,提出方法二“顺序要合理”; 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节选片段分析提出方法三“关联要恰当”。教师最后总结:作文语言连贯有三大方法,即“语旨、语脉、语链”。再如,教师传授记叙文明辨线索的技巧——“四看”。一是看标题,二是看反复,三是看抒情议论文,四是看段落间内部联系。课堂中教师可以首先列举一些中考题型,让学生从中明确记叙文的考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紧接着她带领学生梳理了记叙文线索的概念、类别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技巧,准确地完成记叙文阅读题的答题。

四.序列化提问 推动练笔

在记叙文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避免学生生活归生活,写作归写作,一到写作就脱离生活,去选取那些“写作专属作文材料”。教师应该通过设置合理的提问指导学生把握写作“节奏”,学会设置写作“线索”,做的立意有深度,有精彩的片段描写,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专有作文。例如,教师开展《从“骨感”到“丰茂”》。图片导入出示枝叶凋落的大树,让学生谈看到的感觉;再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让学生再谈谈看到的感受,由此引出树木没有枝干就像作文空洞无物,也会同样给人干瘪生涩的感觉,这节课为我们的作文添枝加叶,让它摇曳生姿,丰茂起来。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任务。由鲁迅先生的话,要极俭省得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让学生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学生总结出写眼睛有写其它地方所不可替代的原因,写眼睛可以写出一个人的神韵,可以看到人物内心和情感,可以体现人物的个性……以中外名篇鲁迅的《祝福》和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眼睛。1.抓住特点,2.精炼词语,3.巧用修辞,4.展开联想、想象。出示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图片,让学生用总结的方法说一两句话,描述这双眼睛。课堂练笔,写生活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眼睛。

五.序列化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整本书的渐深阅读过程,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那么,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引领学生走进伟大的思想与灵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了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教师应该注重整本书阅读教学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指导过程,反复研究、实践,提炼出适应于学情的整本书阅读过程性指导策略,开展序列化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教师可以举办《骆驼祥子》阅读活动,分为“情节篇”和“人物篇”两个方面,启示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时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活动单并不仅仅是基础性地让学生概括文本内容,还补充了许多提炼观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主题思想等的挑战性任务以及趣味性的阅读关卡,这些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动过程中,同学可以针对一项任务分享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再进行补充或反驳,在这样思维的激烈碰撞中,同学们培养了独立思考、批判性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比如说,主讲同学在探寻悲剧原因这一问题时只说出了客观因素:“旧社会中的阶级压迫使个人奋斗的路走不通”,其他同学便会进行补充:“我对主讲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我认为悲剧的原因除了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祥子的悲剧也是祥子的愚昧,保守和自私造成的。”这样的交流使同学们对事物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结语

教师应该进一步了解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习作教学的编排上具有的能力序列化、指导具体化的特点,提高习作教学设计和指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严维英.探讨初中记叙文写作的序列化训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265.

[2]方晓琴.初中记叙文写作的序列化训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立项批准号QG1451-157,课题名称《新中考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序列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