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龙明勇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为了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教学效果,各个地方都做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而一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面对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无人辅导的现状,具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课后服务,使学生能在课后服务工作中获得良好的引导,实现课余时间的科学利用。本文分析了基于“双减”背景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以供广大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双减;课后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的学生放学后,其课后时间安排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在“双减”背景下,有效提升学生课后服务管理效果成为学校的重点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管理,重视与家长的互动联系,并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强化学生课后活动管理工作等,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数学课后服务管理措施有效落实。总之,教师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后服务的管理工作,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期提高课后服务课程建设质量。

一、课后服务课程建设的原则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的特点和教师的专业特长,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积极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的外延,开发出具有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我校在课后服务课程建设中始终坚持服务性、多元性、科学性三项原则:一是服务性,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的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二是多元化,即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起点,注重学生的需要与兴趣,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社团活动,构建注重基础、多样化、层次、综合性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三是科学性,即要对课后服务课程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具体情况,用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在课后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创新。

二、小学课后服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基础性课程

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第一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用来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并请老师在课外进行指导。在此期间,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天的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自行完成当天的作业,并进行巩固练习。老师为有需要的同学解答问题,真正的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保证了课后和课堂“无缝对接”,保证了作业管理体系的落实。同时,校方要做好考评和监督工作,每日安排班上的学习委员统计课后作业,并填写班务记录,老师根据检查的结果,适时调整作业的内容和数目。

(二)社团课程

“面向全体,彰显个性,培养兴趣,开发潜能”的教育理念,开发了六大类,共有22项,包括语言素养、科学探究、体育健康、艺术审美、礼仪礼仪、劳动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元智能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的兴趣和特长,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使其在社团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收获,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交流。学校在社团课程的建设上,坚持“六定”、“两个注重”。

1.“六定”的组织措施

一是定内容。各社团应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根据本会的具体情况,根据老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社团的名字和内容。二是定人数。由班主任带领,由各社团自行决定,由各社团的老师自行组织,由各社团的成员进行登记,并确定成员,每一个社团成员不能少于10人。三是定时间。成立后,每周都要安排同学们准时参加各种活动,做到不迟到早退,不随意旷课,辅导员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补习。四是定地点。教务处应统筹安排各社团活动场所,尽量排除外来干扰,维持安静的活动环境。五是定辅导教师。老师们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利用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社团活动做好。每个老师所领导的社团,在一学年内(除了因某些原因而调整工作之外),都不能变动。六是定目标。各社团的老师要对同学的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制定社团的活动目标,并与学校的节日等相关的活动相结合。

2.落实“两个注重”战略

第一,加强社团骨干师资的培养;学校借助周边校外培训机构的力量,聘请专业的导师,组织家长义工来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并协助学校的老师们提升课程的研发和实施能力。第二,重视对社团活动进行流程化的管理。通过制定“社团管理制度”和“优秀社团评选办法”,对社团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成果等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强化对社团活动的全过程监督,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现在,课外活动的社团活动已成为了学生们心中所想、所爱的“游乐场”。在课外活动中,健美操社的小朋友们舞蹈健康、舞蹈精彩;合唱儿童用美妙的歌谣赞美生命;在美术班,小朋友用一个个碟子作画,把中华的优秀传统和当代的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在编织课上,小朋友用钮扣织出五颜六色的图案;在这片绿色的草地上,小朋友像是一只只蹦蹦跳跳的小精灵,用他们的速度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三)家长课程

1.借助家长课堂,做好导向引领

为使“双减”政策真正落实,让每一位学生、每一位父母都能理解、领会“双减”文件的精神,学校在家长课堂上大力开展“双减”活动,引导父母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消除父母对父母的担忧,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

2.利用“家长资源中心”,拓宽课后服务内容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利用课外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进行“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看社会”,拓展学生的眼界。本次活动由师生及家长参与,以「水韵儿童科技节」为平台,引导师生与家长了解科技的魅力,让科学知识走入校园。「父母带我去看看社会」拓展了课外服务的范围,让小朋友们见识到了美好的世界,看见了“闪闪发光”的父母,看见了更广阔的社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数学课后服务管理效果的有效提升,不仅需要学校及教师明确课后服务管理的重要性,优化课后服务管理环境,强化教师的课后服务管理能力,还需要加强课后作业管理,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春香.优化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策略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2(5):172-174.

[2]陈丽英.提高小学数学课后复习效率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138-13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