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教学进程也随着加快。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科成绩进行融合,使通用技术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和热情,促进教学更加直观化、情景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模式更加开放,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更大的空间。本文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三个方面介绍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融合的策略,旨在发展学科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版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形成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能力、图样表达能力和物化能力。简而言之,要求学生参与到技术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通过亲身体验技术设计的整个过程,体会到技术问题的复杂性。通过这门课程,促进学生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的深度结合,能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增强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务实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成为知识加工和构建的主体,从而为将来的社会培养出具备技术素质的人才。笔者是一名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在经过了课程改革培训后,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地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深度融合的可行性
一是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相结合,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本身就具有技术性的特征,因此在通用技术课堂上要创造一个丰富多彩、优美的教学环境,根据已有的软硬件条件,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的反馈环境,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实现无障碍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技术意识,实现创新设计。为了确保通用技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有充足的课程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为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运用信息技术,将日常生活素材导入课堂,深化学生对于技术问题的视觉感知和体验。
三是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深度融合,将传统的信息技术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认知加工工具。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地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相结合,在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认知加工,逐步形成技术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在方案设计时,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问题探究工具,通过图样等可视化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在方案实施阶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收集、交流探讨,并将方案转化为有用的项目物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化能力。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融合策略
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需要教师将通用技术的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信息化的思维模式。一是充分运用网上教学资源,丰富教材内容。许多网络的教学资源都是经过教师认真筛搭配,对教材的文字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从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二是利用教学微视频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视频可以携带更多的教学信息内容,视频短片可以详细介绍项目中应用的技术知识和具体的操作,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了解产品设计的具体流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如在“技术的发展”一课中,教科书中的语言表达内容不足以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技术历史追溯方法,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信息内容过于复杂,需要掌握合理的途径和方法筛选信息资料。因此在教学过程汇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某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创造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该技术的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再如教学“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时,试验报告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可以导入微视频内容,将技术实验报告撰写的重点以及具体的方法,通过视频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技术试验报告撰写方法。
(二)教学方式的融合策略
教学方式的融合主要是体现教学内容形式的变化,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搭建网上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自行下载学习软件和教材,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或者是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引导学生将产品设计成果上传网络,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也可以信息技术工具开发教学小游戏,让学生在闯关学习体验学习成就感。
比如在学习“工艺的类别与选择”,探究金工工艺和木工工艺时,可以应用图片导入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多种木制工具与金属工具的动态制作细节。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游戏,将工艺流程和游戏关卡进行匹配,将其共分为24个关卡,需要在30到50个不同的图标中,找到想要的相应的设计工具,过关时间为15秒。
(三)教学活动的融合策略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也将为学生未来工作和发展提供服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高的课程业。因此在通用技术的教学活动过程若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将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笔者认为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如“设计图样的绘制”教学时,教师若能抛开三角板、量角器等进行分析式讲解,转而用3D设计软件制作3D模型效果图,就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制图难度。再比如学习“设计的一般过程”时,就可以设计项目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以下任务:设计份关于高中生户外活动便携式凳子的需求调查问卷表;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收集有关凳子材料、结构及制作等方面资料,提出便携凳子需要面对的技术问题。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融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的变化情况来看,可以帮助教师从发展的视角来把握当前教学模式的转变。所以要加强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整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施荣春.STEAM教育视野下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4):65-68.
[2]杨远时.基于深度学习的通用技术项目式教学——以“我们都是工程师”项目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04):58-60.
[3]梁凯.核心素养视域下设计型学习应用于通用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