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劳动档案袋构建与应用

启迪·中旬刊
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劳动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注重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具有检验评价对象的“增长值”,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教学评价的一体化等优势,对促进劳动教育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索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设立劳动档案袋,用于收集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劳动课任务单、劳动任务探究记录表、劳动实践照片和视频、劳动课评价表等,并利用劳动课档案袋进行评价反馈,并组织交流分享,改进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的评价方式,推动基地课程提质增效。

关键词:劳动档案袋;超星学习通平台;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评价是促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之关键,是劳动教育发展的“指挥棒”。《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劳动课程的评价提出“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当前,部分老师在每节劳动课的评价环节往往简化为对学生劳动成果质量、劳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忽略了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关注;在阶段性综合评价往往只采取劳动任务测评,忽视了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方法尚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评价方式。通过在某一时间段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真实反映其实际表现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资料,教师能有充足的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有效、精准的监测和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态度和兴趣,以及一段时间内学生在学习上的努力和进步。

一、劳动档案袋评价在劳动课程评价的优势

(一)有利于检验评价对象的“增长值”

传统的阶段性学生评价是一种只关注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以学生某一次的考试分数来鉴定、甄别和筛选学生。劳动档案袋评价立足于“评价促进发展”的目的,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劳动素养的进步与发展过程。劳动档案袋将学生在不同阶段劳动实践的过程性资料都收集保存下来。通过对比一定阶段内学生在劳动方案编写、劳动体会总结、劳动成果呈现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评价主体可以获悉学生在长期参与劳动实践期间,其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这种评价方式更加注重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二)有利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当前的劳动教育评价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决定着对学生劳动实践的评价,评价结果难免存在片面化。劳动档案袋评价的多主体性是其区别于其它评价方式的重要特点,它强调多个不同身份的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除教师评价外,还包括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及社会人员代表评价等。来自多渠道、多视角、多方向的反馈信息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也能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劳动实践。

(三)有利于促进教学评价的一体化

劳动档案袋评价始终内嵌于劳动课程的全过程。教师对劳动档案袋内的学生劳动作品、劳动方案设计、劳动任务探究进行评价时,可以深入分析学生在劳动实践的意愿、态度以及观念形成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根据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在整理自己的劳动档案袋资料时,可以对自身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进行自评,从中发现自身发生的积极变化,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思考下一阶段改进的方向。劳动档案袋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为教师的教学调整和学生的改进提升提供方向指引。

二、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基本功能介绍

超星学习通平台是现今国内的新一代信息化教学平台,集课程建设,资源管理,课堂互动,学习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课程的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输入到线上教学平台的课程界面内,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点。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数据都会被记录在平台内,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还可以针对其中个别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帮助教师及时采取个别指导并调整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管理和评估工作。

劳动档案袋主要收集劳动方案、劳动过程的照片和视频、劳动成果、劳动日志、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记录。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每个课程章节可以设置多个讨论主题,用于劳动档案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根据不同的讨论主题,把自己在劳动实践中生成的文字、照片、视频资料传送到对应的讨论主题下面。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劳动实践的态度和观念,对具体的档案袋资料给予合理的评价。其他学生也可以浏览他人在平台上上传的档案袋资料,并彼此进行相互交流和分享。

三、电子劳动档案袋的构建与应用

(一)收集档案袋资料

劳动档案袋资料的收集要求整齐有序,具体要做到目录清晰、分类合理、编排科学。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多级课程章节编辑模块可以帮助教师有序整理劳动档案袋资料。根据一个阶段的劳动课程内容安排,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上搭建由多级目录组成的课程整体框架,还可以对每节课的教学环节安排进行细化处理。通过在每节课里面设置若干个讨论主题,学生可以有序将不同类型的劳动档案袋资料上传至平台。

劳动档案袋资料的收集要求全面细致,要涵盖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劳动素养发展情况的全过程性资料。在劳动课上,学生组建成若干劳动小组,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在劳动开始前合作填写纸质的劳动课任务单,在劳动过程中填写劳动任务探究记录表,在劳动结束后填写劳动课评价表,使用平板电脑时刻记录小组劳动实践的照片和视频,最后将上述劳动课的全过程资料上传至线上平台对应的主题讨论处。

(二)及时评价反馈

学生的劳动能力可以在劳动实践中锻炼,而劳动观念的树立以及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形成等则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激励,从而形成正反馈效应。通过对比学生的电子劳动档案袋内不同课节的劳动课任务单、劳动实践照片和视频、劳动课评价表等,教师可以直观地找出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方面的改变,并且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反馈。

建立在线上平台的劳动档案袋评价省去了传统纸质档案袋评价的收发流程,大大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反馈的效率。教师可灵活选择某个时间节点对学生的档案袋资料进行评价反馈,针对具体某份资料还可单独进行评价。要注意的是,教师反馈给学生的评价结果不能是简单的等级,应该要提供明确的文字语言,及时肯定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方面的改变,也要指出不恰当的认识和观念,促进学生不断改进提高。

(三)组织交流分享

在一个阶段的劳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劳动课个人总结上传至线上平台,劳动档案袋的资料收集基本完成。教师将劳动档案袋的访问数字编码或二维码分享给家长代表评价小组和社会人员代表评价小组,邀请他们对各组学生的劳动表现给予评价,把评价内容填写在线上平台,从而形成家长代表和社会人员代表的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档案袋评价的反思性功能,教师利用独立的时间开展劳动档案袋分享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就过去一个阶段的劳动课表现对本组以及其他组同学进行自评与互评。学生把评价内容填写在纸质的劳动课小组评价总表,使用平板电脑将表格上传至线上平台的主题讨论处,即可看到其他小组对本组的劳动评价。通过平板电脑,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朋友圈”的形式在线上平台处相互分享劳动课的心得体会。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中能进行更深入的自我反思。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劳动课心得感悟进行总结提炼,促进学生将劳动的体会和收获内化形成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

劳动档案袋评价解决了当下众多的劳动教育评价中忽视劳动实践生成发展的问题,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丰富的意义。建立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电子劳动档案袋为劳动档案袋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更便捷的易用性和更丰富的功能性。但是要保证档案袋评价的实施效果,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评价中,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付出大量分析评价的时间,需要学校在课节和设备上提供支持,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工作安排。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彼此相互支持配合,才能最大化发挥电子劳动档案袋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雨佳,马勇军.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历史沿革、现实问题及改革举措[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3):65-70.

[2]程嘉妮.档案袋评价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40-45.

[3]梅双喜,梅辉,黄芳一,彭玲,向乾坤,夏光辉.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以“生物化学实验”为例[J].安徽化工,2021,47(6):191-19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