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十四五”规划下的公共图书馆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见解

锦绣·下旬
云南省图书馆 云南 昆明

摘要: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日趋上涨的信息环境,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探讨了相关发展要点,以期为同行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公共图书馆管理;转型;高质量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促使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突飞猛进发展,全国各地逐渐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这些公共图书馆模式的出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社会繁荣稳定提供了必要条件。从十一五规划开始至今,公共图书馆人士高度关注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服务,从馆员发展到公共图书馆建设、从管理到服务、从纸质书籍管理到智慧公共图书馆管理形成了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综合、从局部到全面的系统化、体系化管理,进而推动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科学设计发展规划

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是保证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事业发展、实现自我突破的第一步。公共图书馆在发展中应该正确、科学的明确自身发展和管理现状,找准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定位,综合考虑发展全局、突出自我,以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眼光看待发展,科学制定设计发展路线,促进管理规划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1.1发展规划编制基础

“十四五”规划的体例是一个综合内容,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事业发展中包含了环境扫描愿望以及管理工作目标。在具体管理规划工作中,首先相关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规划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管理规划编制小组,如果公共图书馆本馆人力不足,可采用委托、联合编制的方式进行规划,确保规划管理科学有效。其次,在公共图书馆管理规划中要开展精准的环境扫描,科学分析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内外环境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和问题进行客观、准确、合理的判断和分析,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和现有科学技术指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再次,找准公共图书馆内外因素的平衡点,其中内在因素包含了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培养、书籍档案等;外在因素包含了法治环境、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知识需求等。最后,在规划中设定标杆,每一个公共图书馆在规划中都可以确定一个标杆对象、定标比超,研究工作中多长时间能够取得规划成果、多长时间能够超过规划;在战略研究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基础上,要瞄准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强影响因素和内在优势分析,在完成主要任务框架基础上,狠抓管理突破口,进而实现管理编制工作的科学开展。

1.2注意事项

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编制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事项。

首先,在编制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时候,要立足于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定位,突出公共图书馆发展特点和作用,进而提出科学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模式。在公共图书馆管理编制规划的时候,无论是颠覆式、创新式还是稳妥式编制,都要以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体系为基础,只有真正符合自己实际,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才能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其次,因地制宜的编制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在编制的时候要问计于民,注重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及用户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通过调差、调卷的方式形成政策性规划模式,并让规划方案成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并实现两者之间的科学互动。

最后,在编制规划的时候要注意时代发展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新冠疫情虽然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仍不能忽视,其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公共图书馆管理和运作模式,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数字化服务显得格外重要,数字化服务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影响力也在随之提升,逐渐形成了各种线上平台和云服务平台。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制定的时候要充分重视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模式,弥合信息鸿沟。

2、科学利用制度,推进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已经进入法制化标准化的快车道;评估定级,以评促建,全面推进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的发布,使公共图书馆从业务管理升级到战略管理。这三驾马车在公共图书馆的三大管理模式(宏观管理—国家公共图书馆事业、中观管理—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微观管理—具体公共图书馆管理)中都发挥了极强的驱动作用。“十四五”期间,还要持续提炼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指标,将其纳入地方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目录,使公共图书馆服务开展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改革创新

“十四五”期间,各大公共图书馆应抓紧补齐在“十三五”时期服务发展的短板,一方面,坚守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紧扣文化传承使命,另一方面要推进社会角色的多维拓展,在数字时代的多样挑战下促进服务模式的多元创新。李国新教授认为,“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提升效能的突破点应聚焦八个方面:重视人群覆盖率,由人次到人;重视人均服务成本指标;重视资源利用率指标;取消押金,纳入政府主导的公民诚信体系;大幅度调高外借数量;进一步丰富各类阅读活动;打造一批主客共享服务项目、活动;完善与“夜间经济”相适应的开放保障机制。

4、融合发展

公共图书馆跨界融合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的融合,主要是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四大类文化机构不要完全各自为战,可以在某一点融合起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二是区域性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发展,比如京津冀公共图书馆联盟、长三角公共图书馆网借图书服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等;三是文旅融合发展,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5、科技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正在加快智慧化建设进程,虚拟现实服务、智能机器人、智慧书架、“智慧+”精准知识咨询系统、公共图书馆集成服务系统等屡见不鲜。

参考文献

[1]张晗、郭晶、李新碗.擘画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蓝图共话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第十三届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J].大学公共图书馆学报,2020,v.38;No.236(06):45-50.

[2]张潇雨."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研究热点和重点领域分析.

[3]吴建中.高质量社会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J].公共图书馆建设,2018(4):31-34,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