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网络文学资源在中学语文审美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网络文学基于互联网的产生而蓬勃发展起来,作为当下中学生热衷于阅读的新型文学,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审美体验、审美价值与审美趣味。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入网络文学资源,积极发挥网络文学资源在拓宽学生审美途径、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升学生审美辨别能力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文学;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创造”位列其中。无独有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审美鉴赏与创造”列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已有基础上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随着互利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网络文学应运而生,网络文学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备受年轻读者的喜爱。将网络文学资源引进中学语文课堂中,积极推动了语文课程适应信息化的潮流,也能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开展,有效提升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发挥网络文学资源在中学审美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网络文学资源与中学语文审美教育高效融合。
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语言直白、情节简单、结构鲜明、节奏明快、想象奇特,是当前中学生喜欢的文学类型。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网络文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安排,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引入相关的网络文学,学生通过比较网络文学与教材文本在语言表达、故事叙述、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的不同,总结出网络文学的特征、网络文学的优势及缺点,从而树立起关于网络文学的正确审美认识。网络文学并非全是精华,也并非全是糟粕,师生应共同寻找有效的途径,促进网络文学与中学审美教育高效融合。教师也可引入网络文学开展拓展阅读,网络文学有一条符合自身叙述逻辑的体系结构,为师生提供了全新的阅读视角。网络文学中的玄幻类型小说故事背景庞大,叙述语言逼真,不少优秀的作品将丰富的历史、地理、神话、人文等融为一体,营造了宏大的时空叙事空间,给师生带来了心潮澎湃的审美体验。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教师也可将网络文学作为教学的素材,让学生感受互联网这一媒介传输信息的特征,并积极面对互联网的介入带给语文教学的变化,形成开放包容的审美心理。同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辨别网络文学中信息的真假,在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通过网络文学的引入,既使情感得以陶冶升华,又使学生乐于学习,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网络文学
巨大的网络文学宝库为中学语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网络文学的过程中分门别类地积累有关的写作材料,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有所提升。网络文学中的语言独具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网络性,优秀的网络文学涌现出了不少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分析并且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增添学生文章中的审美性。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仍以教师评价为主,这类评价方式耗时长、效率低、反馈周期长,难以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且教师一言堂很难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因此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评价,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趋向平民化,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吸引了一大批创作者,教师可鼓励有创作想法的学生进行网络写作,在网络写作中充分激发写作的兴趣,感受写作的趣味,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学创作的审美性。语文审美教育在于通过美的事物唤醒人的情感,引起情感共振,教师可让学生围绕对网络文学有感触的内容写文章,在情感抒发中提升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三、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入网络文学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有《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中围绕互联网设置了三大学习任务,可引入网络文学辅助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网络词语小研讨”中,教师可列举网络文学中出现的网络词语,让学生思考这类网络词语出现的原因、网络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及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是否可以使用网络词语,如果可以使用应坚持什么样的使用原则。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在全班师生面前进行分享与交流,该活动的安排利于提升学生发现美与表达美的素养。在“电子阅读面面观”中,可让学生分享自身阅读网络文学的经验,并在全班开展关于“网络阅读是否可以代替传统阅读”的辩论会,在辩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清晰认识到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优缺点,并积极发挥网络阅读的优势,推动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安排利于提升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在“用互联网学语文”任务中,积极关注到了信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正确辨识网络信息的技能,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几大网络文学网站,学生可根据阅读爱好以及学习需要自主搜索有关的网络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敏锐辨识网络文学中信息的真假,切莫让作品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蚀心理。开展综合性活动时引入网络文学,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一旦激发,就能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当成一件乐事,该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提升鉴赏美的能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既包括阳春白雪,也包含下里巴人,网络文学资源作为平民化文学,显示出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独特魅力。网络文学独特的审美元素可作为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素材。本文仅探讨了网络文学资源在阅读、写作和综合性活动中的应用,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网络文学应用于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多种途径,推动网络文学在中学语文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张敏.网络文学审美影响研究[J].语文建设,2015(23): 4-5.
[4]禹建湘.网络文学的别现代审美特征[J].社会科学辑刊,2022(02):167-174.
[5]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虚拟审美的娱乐边界[J].社会科学辑刊,2021(01):159-166.
[6]周均平.论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