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夏、商、西周音乐史综述
摘要: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相对于远古时期而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从原始氏族社会过渡到封建的奴隶制社会,音乐也在这种社会现象的伴随之下有了新的发展,继而成为这个时期统治者用来巩固政权的工具,因此也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本文中通过论述夏商西周的音乐文化,使我们感受到不同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另一种音乐现象,带领大家走进全新的音乐世界。夏王朝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原始氏族的禅让制被奴隶制所取代,开启了中国长达数年的世袭制度。至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公元前1600-前1046),此时期商朝的巫乐盛行,商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商朝晚期宗法制形成,青铜铸造业成为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手工业部分,青铜器纹饰演变突出。约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被周武王所灭,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建立。西周实行严格的分封制,此时的礼乐制度越来越严格,音乐教育也越完善各类宫廷乐舞、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发展种类也越完善。
关键词:夏商西周;歌曲;乐舞
一、歌曲
1.夏商歌曲
有反应奴隶们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歌曲:《尚书·汤誓》记载了当时人民咒骂夏桀的歌曲:“何时曷丧,予及汝皆亡!”歌词有两种解释1:一是“老天何时毁灭啊?我与你同归于尽吧”;一是“太阳何时落上呀,等天黑咋们一起逃亡吧”。有反应劳动生产、婚姻制度、战争情况、奴隶生活的作品。2
2.西周歌曲
北方民歌《诗经》,周代制定了“采风”的制度,“采风即“采风俗”,通过“采风”收集民间歌曲。《诗经》是成书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以采集民间歌曲为主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乐舞
1.夏商乐舞
自夏代起进入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方面利用音乐作为享乐的工具,另一方面利用音乐来震慑人民,乐舞内容也由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夏代的乐舞《大夏》传说是我国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产生的著名的歌舞,因禹治水有功,人们为了歌颂禹的功绩,举行盛大的歌舞祭祀活动,人们表演的乐舞,就叫做《大夏》,商周以来,它一直被奴隶主贵族用来作为祭祀山川的乐舞,它共分为“九成”(九段),用“龠”伴奏,又称“夏龠九成”3。其他书中称,《大夏》是夏禹治水成功后命皋陶作的乐舞,用以宣传他的功德4。
《山海经·大荒西经》曰:“开(即启)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山海经》是现存唯一的保存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最多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代。此段话说明夏启三次到天帝那里作客时偷来《九辩》(也即《九韶》、《九歌》)供自己来享乐用的5。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夏王启上天作宾客,从天帝那里得到了《九辩》和《九歌》6。
商代属于巫文明。商朝出现的乐舞《大濩》是纪念商汤伐桀的功勋的作品,现在研究发现,商甲骨文中有不少以“濩”为名的祭祀活动,经甲骨文学者考证,“濩”的字形是从“水”从“佳”,因与商族起源相联系,因此说,《大濩》并不是《吕氏春秋·古乐》所说,是一部歌颂商汤的乐舞,而是一部关于商族起源的史诗性乐舞7。《墨子·三辩》则记载《濩》为汤王所作,《吕氏春秋·古乐》则说是汤王伊尹所作,(金)但是其产生年代基本一致。因这部乐舞是歌颂商朝的开国元勋,在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中,有多次用《大濩》约祭祀大乙、大丁、大甲等先祖先王的记录8。《桑林》是由巫主持表演本部族的传统乐舞,以桑林为乐舞名,说明这个乐舞原先用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夏商时期,还有一种乐舞叫“巫乐”,又称巫音,是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巫乐是巫术“事神”、“驱鬼”的主要形式,不论男巫女巫在施行巫术时都要酣歌狂舞,不同的祭祀就用不同的巫舞,如求雨《雩舞》、出征跳《伐舞》等。商代的巫乐不仅娱神还起着娱人的作用。
2.西周乐舞
西周乐舞分为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都是从皇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分别是皇帝时的《云门大卷》,祭天神;尧时的《咸池》,祭地神;舜时的《箫韶》,祭四望;禹时的《大夏》祭山川;商时的《大濩》,祭先妣;周时的《大武》,祭先祖。前三部乐舞属于原始社会时期,都以图腾崇拜为主,后三部乐舞则是歌颂了三代奴隶制统治者的文德武功,由颂神转向颂人,表现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之际文化性质的演变。《大武》是西周初年创作的大型乐舞,内容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的功绩,全曲结构共分为六段,其中有两次高潮称之为乱。
小舞相对于“六乐”而言,是13-19岁国子必须学习的小舞。
颂乐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时等重大典礼的乐舞。
雅乐分为大雅与小雅,大雅与颂相似,使用场合相仿,小雅接近民歌,有些直接源于民歌。
房中乐一般用于后妃们侍寝时演唱。
四夷之乐是周代对四方边疆的称呼。
周代已经有了十二律和七声音阶、五声音阶逐步确立,旋宫转调理论的出现。
综上所述,夏商周的历史是奴隶社会的开端。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此刻是一个发展性的跳跃,西周制定的礼乐制度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划分,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的盛行,乐器与乐律的发展,都体现出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也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属于这个时代的青铜文明。夏商西周三代历时约1300年,人民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经历着奴隶主、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注释:
[1]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述》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
[3]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
[4]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5]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6]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
[7]郑祖襄
[8]陈应时 陈聆群
(山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