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如何落实“三全育人”工作
摘要: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本文致力于研究高校辅导员的三全育人工作路径。辅导员坚持育人者先育己的原则、要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要审时度势、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知促行,从而使学生习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素养的行为。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辅导员;三全育人;路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以德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针,建设教育强国,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高校承担着神圣使命。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200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立德树人首次被提出,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中反复强调该理念,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立德树人作出了新指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
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人生导师的角色,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扮演着知心朋友的角色。在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上,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上,辅导员通过宽广度、多维度的教育,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思政教育上,辅导员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在就业指导方面,辅导员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全育人”意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这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个早已形成共识的理念。其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上的三全育人强调的是从时间、空间以及人员参与上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狭义上则是强调一种德育模式,强调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以德立身、以德育人、以德施教,要充分发挥课程、网络、服务、资助、科研、心理、管理、实践、文化、组织等方面的力量,各方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共同构筑起一个三维立体的德育结构。本文所述三全育人主要从狭义概念上来讲。
三、立德树人视野下辅导员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路径
(一)协同育人----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1、挖掘育人要素,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响应国家立德树人号召,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应当在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等方面做好自身本职工作。辅导员要做好思想价值引领工作,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辅导员要做好文化育人工作,进行红色革命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辅导员要做好网络育人工作,建设自身思政网络体系,引导学生文明用网;辅导员要做好心理育人工作,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并进行早期的心理疏导;辅导员还要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注重在奖助贷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科学、合理、公正、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注重励志教育,对于助学贷款的学生要注重诚信教育,对于勤工助学的学生要注重进取精神教育。
2、形成育人合力,带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协调各方与人力量,共同构建起十大育人体系,形成立体式协同育人格局。首先,辅导员应当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将学生的思想状态反馈给任课教师,实现德育智育的联合培育;其次,辅导员应当注重与学校后勤与管理部门的沟通,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与保障;再次,辅导员应当提高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频率,为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状况、思想状况等提供支持。同时辅导员应当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互动,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共唱育人“合奏曲”。
(二)审时度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对于三全育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既提出了要求又指明了方略。
1、因事而化
因事而化强调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要抓事件、事实、事务,进行感化、化解式教育,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策略。首先,辅导员要抓史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解读重大历史事件、重温红色经典、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培育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其次,辅导员要抓事实进行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教育,通过热门话题、热点时政,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鉴别伪善,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最后,辅导员要抓事件进行大学生规则意识培养,通过协助学校进行军事训练,培育学生自律自制的能力,通过校园大功率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2、因时而进
正所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因时而进则强调时机、时代,是三全育人时间上的重要举措,选择适合的时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会事半功倍,大水漫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虽能做到面积广、概率大,但也往往引起学生的逆反心态,避免大水漫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顺势而为,进行滴灌式教育。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在学生犯错的时机进行规则教育、在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时机进行适当的疏导,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3、因势而新
因势而新强调借势与创新,是三全育人时间与空间的融合。首先,辅导员要抓宏观大势,创新思政教育手段,抢占网络新阵地,建立沟通新平台;其次,辅导员要抓微观小势,对于大一的学生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思想政治基础教育,要捕捉大二学生的思想困惑,要引导大三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对于大四学生应对的就业与升学压力,要合理疏导并协助解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N].北京晨报2013.11.29
[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作者简介:王林清(1990.09),女,汉族,山东临沂,讲师,硕士研究生,山东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