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河南中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摘要:民间手工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珍贵的传统手工艺之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夸张的图案造型,鲜艳浓烈的色彩表现,热闹喜庆的画面氛围,使它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原特色。将民间手工艺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既能使手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可以丰富中小学的课程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工艺美术,通过深入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民间手工艺;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小学美术
一、现状分析
1.河南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河南是全国高考大省之一,中考和高考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许多家长和学生来说,文化课才是重中之重。除了专业学习美术或者对美术感兴趣的同学,他们不在乎美术课和美术成绩,甚至觉得美术课是在浪费时间,在美术课堂上学习主课内容,课堂纪律混乱,作业不完成或是敷衍了事。学校的师资力量短缺,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使美术教育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但对素质教育来说,美术课是培养美育发展的好时机,它不仅是一种画画技术的训练,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创新能力。在中学阶段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机,学校和家长更要注重五育综合的、全面的发展,不应把学生培养为一个应试的、带有功利目地的学生。
河南地处中原,发展历史悠久,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如洛阳的唐三彩、南阳的玉雕、烙画、淮阳的泥塑、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等等。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静态展示远远不够,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最近几年,河南卫视频频“出圈”,正是把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从“唐宫夜宴”到“洛神赋”,为大家美轮美奂的演绎着传统文化,让本该在博物馆和美术教科书中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依托着如此丰厚的传统民间美术资源,我们需要更加珍惜和利用。把河南民间美术带入课堂,不仅可以使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河南宝贵的民间美术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2、朱仙镇木版年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资源,其受众主要是在河南省开封市和周边城市的中小学学生。开封市利用自身的优势,凭借大量优质资源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许多学生学习,开封市博物馆成为宣传、讲解、保护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重要角色之一。但是在博物馆研学考察的筹备阶段,大部分教师没有强调博物馆中应遵守的纪律,也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在参观阶段,缺乏系统完善的计划与指导使学生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学生进入展厅后,跟随讲解员从年画的起源开始,逐步探索木版年画展厅的魅力。而大部分时间,学生并未根据讲解按顺序参观,在教师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相关知识未准备充足的情况下,难以帮助学生增强参观效果,学生只能草草阅读展板内容,简单欣赏作品后离开,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对于知识讲解部分,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方式都是阅读展厅已有的内容,学生较少从历史角度发现问题,难以引起学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华传统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的共鸣。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自民间,不同与宫廷画、文人画精致淡雅的画风和格调,朱仙镇木版年画体现出中原地区独特的地方特色。它的线条粗狂奔放,随性但不随意,阴粗阳细,对比强烈。通过粗狂有力的线条、威武阳刚、夸张传神的形象,铸就了独树一帜的特色。构图饱满紧凑,主次分明,以夸张的手法刻画中国民间传统神话人物,人物头大身体小,人物头部和身体的比例约为3:1。正是这种夸张的比例,放大了人物的面部表情,使面部的细节描写更为细腻,乡土气息浓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色彩上采用“一色一版”的套色手法,使用天然植物和矿物颜料,印出来的色彩经久不变。颜色虽然不多但鲜艳亮丽,以绚丽沉稳著称。多采用黄色、红色、紫色、绿色和黑色,加之恰到好处的留白处理,使画面对比强烈。色彩印制时的顺序也极为讲究,黑、黄、红、青、水红等颜色需要按照顺序印制。正是这种大胆的色彩选择与搭配,直观展现了人物性格,反映了民间气息,有浓厚的欢乐热闹氛围。
三、朱仙镇木版年画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与价值在全国独树一帜,是一门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将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校本课程教学的开发显得尤为必要。它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教育价值,通过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传统艺术进行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在传统艺术的熏陶下学会欣赏、发现美、创造美。在教学中进行开发校本课程,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
1、有利于学生知识文化的积累培养他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得他们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有深入的了解。他们会学到有关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趣闻典故,从而使学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木版年画的知识扩展了他们的知识广度,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学生发现民间艺术的文化知识也并不都是枯燥无味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引起学生对朱仙镇木板年画及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关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关注到曾经就在身边而被忽视的民间艺术,使他们认识到民间艺术并不是被淘汰的老古董,更让学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乃至民间艺术产生喜爱之情。如朱仙镇木版年画这类民间艺术只有被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才会有生存的空间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而学校正好是一个培养青年学生的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对这些传统民间艺术来说是最好的宣传平台。而反过来说通过这个平台也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2、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
从古至今朱仙镇木版年画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博得了民众的认可与接受。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审美风格的变化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正在走向衰落,但是朱仙镇木版年画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是不变的,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人们来观摩借鉴。国家对审美教育也非常重视早在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让他们在审美趣味上产生共鸣,让他们的内心变得丰盈起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然而当下很多学校忽视了对这门民间艺术的教学,本课程开设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临摹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构图形式、色彩特点及形象特征等。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安排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广泛搜集与朱仙镇木版年画有关的材料资料。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百度上搜索“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百度上搜索“朱仙镇”;在百度上搜索“李继生”等相关内容;另外我们还可以向其他民间艺人询问了解他们的有关情况等等。在学生掌握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再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讲解与说明。比如:对年画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说明每一类木版年画具体表现哪一种题材等。让学生从形式到内容真正了解、体验到朱仙镇木版年画这门艺术,了解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造性
朱仙镇木版年画校本课程不只是从理论上的教授欣赏,而且还会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木版年画的魅力不仅限于欣赏,亲自动手制作也别有一番风味。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民间艺术家经过刻苦练习,历经长期的艺术实践,才能制作出精美的木板年画作品。而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对木版年画的绘制很难掌握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校本课程的设计会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再者说正因为绘制存在一定的难度,才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现行的教育体制使我国学生在实际操作上相对薄弱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而木版年画的绘制很考验实际操作性从而极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需要下一番功夫完成的艺术作品也会培养学生的耐心与毅力。从另一方面说学生绘制年画的题材相对自由这也使朱仙镇木版年画跳出了传统规则的束缚,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赋予年画作品一些新鲜的血液。学生通过绘制开发了潜能,培养了创造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四、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河南中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朱仙镇木版画学校课程的开发,对开封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学校美术课程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使各有关方面更加重视美术教育,进而提高了美术学科的地位,调动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利于艺术课程的发展,使艺术学习成为学校不重视的局部学习,这对艺术学科的健康良性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校只重视艺术考试,以备入学考试或进入艺术课程,从而忽视了艺术教学。因此,美术教学成了所谓的 "冷门学科",以至于教师地位不保,其他学科教师补课的情况屡见不鲜。久而久之,美术教师失去了对课堂工作的热情和精力,对课程的态度也变得习以为常,教学水平也随之降低。然而,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素质教育的推广,对美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美术教学也被重新定义。张瑞麟教授在其《美术学科教学法》中这样总结:"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教与学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艺术文化素质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道德、情绪、情感、意志、创新创造精神、责任感、自尊心等方面。"而这些对艺术课程的新要求都可以在朱仙镇木刻学校的课程中得到体现。朱仙镇木版画课程的一大优势在于其综合性。该课程没有单独介绍朱仙镇木版画的社会历史和其他科目,也没有对绘画和如何创作进行简单的评估,而是把重点放在复杂的方面。基础知识、作品评价和年画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现了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也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美术教师参与了学校课程的开发过程,而学校的课程应该是由学校系统开发的,所以学校必须重视美术课程。因此,美术教师的地位凸显,开发设计学校美术课程的过程也是提高美术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唯茵.民间工艺美术对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J].大众文艺,2022(08):149-151.
[2]蔡春明.民间工艺美术与当代美术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思考[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0(06):96-100.
[3]杨寅.试论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30-131.
[4]喻竹,严颖.浅谈民间工艺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对接及传承[J].明日风尚,2019(09):129.
[5]张朋军.阐释视知觉意象思维对于民间工艺美术教育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9(05):189.
[6]付金磊,张善娟.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作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0(28):127-128.
[7]卢彪.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策略[J].家长,2022(30):135-137.
[8]袁子羽.中学美术教育结合民间美术创新路径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3):106-107.
[9]李佳.当代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工艺美术教育研究[J].艺术大观,2022(10):48-50.
[10]赵楠楠.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运用探究[J].学周刊,2021(33):159-160.
[11]陈丽.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美术教育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0):117-118.
[12]赵国强.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1(20):164-165.
作者简介:李馨然(2000.04—),女,汉族,籍贯:河南郑州人,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2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教学(美术),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