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小帮电商新平台有效激发农村内生动力的路径探索
摘要: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点,注重地域特色、关注人文因素、推进产业集聚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农小帮--基于乡村扶贫振兴战略视域下的电商新平台,就是将“三农”与互联网+搭建桥梁,把农民的农业副业变成了农村特色新产业,促成农业生产智能化的新飞跃,助力乡村文化旅游服务建设,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产业集聚;“三农”;乡村文化旅游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202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时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二、研究背景和现状
(一)农村教育现状
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侧重于农村地区,自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以来,农村教育面临着困难和严峻的形势。
首先,农村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资金问题困扰,这也使得农村教育的外部经济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导致大量师资力量向城镇转移。据统计,2013-2019年我国乡村学校招生数量由894.4万人下降至687.1万人,在校生数量由4113万人下降至3290.8万人,毕业生数量由900.2万人下降至636.8万人。
其次,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也不完善,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依然严峻,对于农村城镇和乡村的基础教育,多年来一直没有针对性的保障体系。同时,省市级地方政府没有跟上有效控制的步伐。
(二)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近5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4月底,全国有9.5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93万家,其中.农家乐达22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4.1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4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3200亿元,带动3000万农民受益。
乡村地区发展特色产品推动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广西为例,广西大力推进优秀农产品的发展,打造了“广西好嘢”广西农业品牌总标识,相继认定发布了两批共199个农业品牌,横县茉莉花、横县茉莉花茶、钦州大蚝、昭平茶、富川脐橙等5个品牌获全国区域品牌百强,百色芒果、南宁香蕉、平南石硖龙眼、融安金桔、灵山荔枝、富川脐橙、阳朔金桔、荔浦芋、钦州大蚝、横县茉莉花茶、永福罗汉果11个品牌入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目前沃柑、火龙果、茉莉花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香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粮食、蔬菜、淡水产品产量全区第一,水果、猪肉、禽肉、蚕茧产量全区第二。
(三)关于农小帮-电商新平台创业创新
农小帮--基于乡村扶贫振兴战略视域下的电商平台,即线下开发建设乡村农家书屋、体验园以及种植园三大板块的内容与有效对接线上相应的精准客户服务,这样多元并举,有机结合,对农业文化进行深度推广,对相关产品的介绍解疑答惑;深化与农场的多边合作,开创具有特色、五位一体的体验园,给农民和广大客户提供一个兼备农业生产种植和文化旅游体验的平台。
(1)农家书屋
进行农业知识文化的推广,为乡村农民解疑答惑,带领他们一起学习有关农业知识,解决他们在进行农作物耕种时遇到的各方面的困难,并对相关产品进行介绍,带领乡村农民走向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智能化的飞跃。提供数字化的农家书屋,丰富乡村的文化底蕴,让书屋随处可见,加大乡村人口的农业文化程度,并为用户提供大量相关书籍和资讯,意在为其解决实际问题,让用户部分免费阅读和听读农业书籍,还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对应的书籍推荐以及产品服务。它为解决农业劳动力主力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谷贱伤农”现象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全力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2)休闲体验园
线上与线下报名结合,以线上报名为主,与农场、种植场合作举办活动。为客户提供农耕体验,并在活动过程中学到更多农业知识,将自己平时在理论上的观点和想法,在体验园中得以实践,特别是为青少年、儿童的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培养他们在农业生产上的兴趣,丰富他们劳动体验,开他们的视野,在开展实践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他们的劳动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为乡村引来大量游客,对乡村振兴起推动作用。
(3)特色种植园
通过网络、云体验种植的快乐,在线上种植自己喜欢农作物,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在收获时会有真正的农民提供农产品供客户选择,同时也可以线下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包租公”的待遇。客户也可以在生产期前向农户在云服务线上平台下单所需的农产品,农民提供的农产品既实惠又是贫困地区的产品,购买相应的产品,不仅可以得到好的产品,还可以顺势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如果还想在线下开相应农产品的实体店,也可与农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其为客户提供货源,实现双向的互利共赢。
三、当前农村发展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激发农村内生动力的现实困境
1.农村“三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人口结构失衡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三化”问题依旧严峻。首先是空心化现象,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15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1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且实际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并没有数据统计上的那么多,也就是说农村“空心化”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其次是农业边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正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这突出地表现为近年来“蛛网效应”和“谷贱伤农”等现象屡见不鲜,个体农民应对市场信息变化的能力非常薄弱,“增产不增收”现象非常突出。我国农业难以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这也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非常薄弱的环节。最后是农民老龄化,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快速老龄化发展阶段,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愈发加深,家庭养老负担沉重正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城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体系构成了巨大冲击,社会化养老体系也未能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起来,从而使农民老龄化后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所以,“老年农业”问题也是未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一大隐忧。
2.农村凝聚力不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除了因为农村“三化”问题带来的劳动力不足外,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个体经营,这种模式首先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小,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相差甚远,不利于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且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企业和农户都缺乏制度约束和风险保障机制。据统计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未来农业产业将会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
3.农村缺乏创造力,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农村缺乏创造力主要在农民文化程度以及科学文化素养方面体现。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文盲率为2.67%,而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农村。除此之外,农民科学素质偏低。据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11.55%,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仅有4.9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者,“十四五”时期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农民作为乡村建设的内部力量,其自我发展能力对于乡村发展进程起着催化剂作用,然而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普遍存在。
四、教育、产业、文化振兴重要性分析
(一)推动教育振兴,培养创新人才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教育扶贫的根本保证,在全国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各地涌现了许多教育扶贫领域的成功案例和典型示范,福建莆田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助推宁夏西吉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处于西海固的西吉县,共有238个贫困村,是西海固最困难、最典型的贫困地区,自1997年与西吉县确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莆田始终将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项目与资金并行,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和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为阻断贫困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十几年来,莆田先后选派多名优秀教师到西吉县各中小学支教,筹集各类资金建立希望小学和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等;聚焦当地基础教育薄弱、职业教育不足等问题,搭建帮扶平台,统筹推进相关帮扶措施和长效帮扶机制,推动教育扶贫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我国教育扶贫事业提供了“莆田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已经实现,我国正在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扶贫是一项需要传承和创新的伟大事业,我们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惠及长远,既扎实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又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深化教育扶贫工作,推动形成多角度、深层次、大范围的扶贫新局面,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二)推动产业振兴,激发乡村活力
振兴乡村,产业兴旺是核心。广西横州的茉莉花产业,定位世界茉莉花产业中心,积极推动产业“成链、成片、成群”。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延伸茉莉花产业链价值链,培育壮大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1+9”产业集群“成链”。目前,横州已成功创建南宁市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茉莉极萃园、中华茉莉园加工集聚区、电商产业园,正在务实建设健康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中国茉莉小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平台,进一步提升茉莉花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成群”就是招大引强,不断壮大茉莉花产业的市场主体规模,加快打造更多龙头带动的茉莉花产业集群。横州茉莉花产业的发展,释放了产业、城市、乡村改革发展的红利,加快了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能够为乡村振兴汇聚人才和人力资源,吸引大量有志之士和优秀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和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吸引和凝聚更强大的人才队伍和人力资源,进而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可见只有抓好产业发展,才能壮大集体经济、扩大农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推动文化振兴,建设现代文明乡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中,文化脱贫不可忽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乡村是否有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相辅相成。振兴乡村文化,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自治区,拥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和资源,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如三江侗族文化、河池金秀瑶族文化、融水苗族文化和桂林红色革命文化等。在乡村振兴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广西始终积极顺应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对本土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开发工作愈发重视,不仅在影视音像、教育、旅游、书画行业、少数民族工艺品、娱乐等方面看到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踪迹,而且近年来,在动漫、服装设计、音乐创作等新兴领域也能寻觅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借助东盟博览会的契机,广西在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市场时加强与国际交流的同时,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紧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与各大行业合作交流,促使市场逐渐繁荣起来,逐渐形成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内容消费为核心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进一步带动当地旅游业和乡村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乡村文化振兴对“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乡村振兴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智慧源泉。
五、农小帮电商-新平台激发农村内生动力的路径探索
1.积极引进人才,壮大乡村振兴主体力量
为了破解农村“空心化”瓶颈,充分吸收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属地乡村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更多地关注农民切身利益,吸纳城乡优秀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中来。
2.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我们可以通过发展乡村职业教育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引进相关专业教育的年轻骨干教师,全面发展乡村综合素质教育,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加强乡村地区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因地制宜地制定系统化的技术培训方案,为在乡村技术方面能力较为突出的村民提供完备优质的配套设施,从而促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乡村产业振兴的队伍中来。
3.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扶贫
乡村特色产业是对农村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此,在具体落实时需要经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规划,使特色产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乡村特色产业充分体现“特色”二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挥属地独特的比较优势,不断尝试开拓新业态,有效推进乡村农产品转型升级。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状况,听取当地人民群众的意见,确定特色产业发展的方向,整合乡村特色资源,优化乡村特色产业配套技术,挖掘和把握乡村地区的特色资源,打造具有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特色产业。
4.走属地乡村特色文化道路,提高农民文化综合素养
培育乡村文化人才要因地制宜,可以通过文化遗产的展示宣传,通过实物展示,讲好乡村故事,保留乡村记忆,传递乡村优秀文化,不断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5.农小帮电商平台有效对接,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推动作用
(1)创新性
农小帮电商新平台使用新的营销模式,即农家书屋app+体验园+种植园(线上与线下有效结合).同时体验园将提供线上与线下报名方式,以及种植园提供线上预订下单,线下供货的方式,我们与客户对接并整合客户信息和订单,再与农户进行对接,农户作为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当接到订单,将提供农场场地,以及供应农产品。农场由农户进行管理和经营,并配合我们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同时可给予农场农作物监测仪器等电子设施。
(2)独特性
农小帮的用户可亲自到种植园体验参与管理,自行查看农家餐馆、浏览菜单、选择特色活动、选择民宿、一键导航等功能,在平台上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以通过该应用查看目的地优质的餐饮门店及特色活动,如漂流、烧烤、水果采摘等,并提前订好食宿;加上一键导航功能,很好地省去了多次在导航软件中输入地址的麻烦。与此同时,农小帮电商新平台还推出能抓住大众“味蕾”的优质服务:
①特色菜推荐:农家的特色菜和精致的酒店餐厅菜式不一样,农家菜充满农家特色,丰富又健康,蔬菜和肉也是自给自足。
②农庄动态:农庄动态咨询,使顾客更加快速了解农庄,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客户服务:为游客提供特色农家乐详细介绍,随着游客的需求而不断完善,并不断丰富的旅游服务信息,游客可以在线预约,智能导航。浏览推荐的谷林农家乐和特有的餐饮美食、活动项目以及优惠活动等。
④商家服务:有客户推广,及时查看客户订单,统计营销数据,了解客户偏好与详细服务要求等功能。
六、结语
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和信心,对于推进农民主体性建设和乡村振兴都有着重大意义。正是这些潜在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兴农人’投身于文旅农融合的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只要乡村的这些价值不断的被发现、被深度挖掘出来,乡村地区就能够为经营、技术、治理等多种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增收致富的主阵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才能唤醒农民主体性意识,让农民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乡村建设过程中,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未来乡村振兴的有力接班人,我们既要发挥支教,支农产业扶贫的导向性作用,也要同时重视文化宣传教育带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努力在乡村这片热土中开展返乡创业和实地调研工作,为乡村振兴继续奉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刘菁华.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空心化”治理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34):8-9.
[3]安晓明.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取向、实践问题与应对[J].西部论坛,2020,30(6):38-47.
[4]张孝德.中国乡村文明研究报告——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与使命[J].经济研究参考,2013(22):3-25,54.
[5]祁占勇,王志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顿与实践指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4):107-117.
[6]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9):21-26.
[7]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2).
[8]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9).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3?23(2).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2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
[12]杨静,张光源.脱贫攻坚[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
[1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制度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148.
[14]中国政策研究网编辑组.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与经验集萃[G].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9:80.
[16]魏后凯.如何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N].光明日报,2020?04?03(11).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2-22(1).
[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7.
[18]特约调研组.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72.
[19]廖和平,文成豪.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57.
[20]刘文英.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思维引领[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9.20.
作者简介:李浩然(2000-),男,汉族,广西柳州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本科在读,金融学方向;
黄浪(2001-),女,汉族,重庆忠县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本科在读,会计学方向
朱如意(2002-),女,汉族,吉林临江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本科在读,会计学方向
牙韩伟(2000-),男,壮族,广西河池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方向
通讯作者简介:刘益明(1985-)男,汉族,广西南宁人,党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专业
基金项目,2022年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农小帮——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电商新平台”(20221620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