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安全教育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如果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行为,那么,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将大幅提升。为此,出于学生人身安全考虑,教师应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化学实验全过程,并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借助媒体演示实验过程、开展各类化学实验讲座等方法,来实现安全风险事故为零的实验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实践
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典型的自然科学类科目,从原子、分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用途,在整个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通常来讲,实验教学属于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种常规教学方法,同理论知识的讲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需从创新理念视角切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实现理论同实验的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学好化学。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化学是刚刚接触的学科,他们进入初中后才初步学习化学这一自然科学学科知识,这也就意味着初中学生对这些有着较强抽象性的化学知识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尤其在讲解一些化学实验课程的理论知识时,学生往往无法快速理解并吸收。此时,教师要通过实验操作展示化学现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材中文字描述的化学基础知识。如,一些化学定义和方程式等等。目前,很多地方初中学校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实践操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配备化学实验器材,或是在规范实验操作方法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部分初中学校虽然配置了化学实验室,然而实验器材较为老旧,且管理不善,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二、初中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监督机制
以“KClO3和MnO2混合制备氧气”的实验为例,该实验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是火灾与爆炸事故。引发这些事故的原因是由于KClO3和MnO2不属于纯净物,含有少量的碳粉、纸屑等可燃性物质,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引发火灾事故。同时,KClO3结块以后,如果学生采用敲击或者研磨的方法进行处理,则极易引发爆炸事故。针对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当在实验开始之前,向学生详细讲解每一个实验步骤,让学生在了解实验原理、化学品的基本特性以及各个实验流程的同时,帮助学生安全、顺利完成实验任务。比如,为了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在实验前,学生可以将MnO2进行灼烧处理,灼烧时采用的器具多以坩埚为主,因为这种材质的器具与MnO2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当MnO2灼烧至没有火星、没有白烟后则停止灼烧。经过灼烧处理后的化学品当中,易燃性杂质几乎被去除干净,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也降到最低。在处理KClO3结晶体时,应当采取轻轻按压的方式,将结晶体压碎,然后再与MnO2均匀混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爆炸事故发生。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化学实验案例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林林总总的学习网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校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学校网站,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比较有趣的现象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来诠释其发生的原理,并将实验的过程以视频、微课等形式上传到学校的网站供学生浏览和学习。教师可将实验所需的生活材料附着实验指示和安全操作上传到学校网站,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找到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并自己进行实验探索。比如,在带领学生探索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紫甘蓝作为实验的材料,提取紫甘蓝汁作为酸碱指示剂来检测白醋、小苏打的酸碱度,根据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做出准确判断。教师在做完实验演示之后,需将此过程录制成小视频或者微课上传到学校网站。在成功的实验案例参考下,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安全的实验操作,同时可以提醒学生尝试检测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如食盐、沐浴露、护发素、洗发水等。将化学实验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连接,从而实现初中化学生活化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整合。
(三)创新实验训练,促进操作内化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基于班级学生实验学情特点,可以将一些操作难度不大、安全系数较高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训练学生化学实验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如,教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并非直接组织学生操作稀盐酸和石灰石的实验步骤,而是适当留白教学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选择什么实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从能否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过程快或慢两个标准评判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实验效果更佳。
(四)生动的演示示范,确保学生的安全
演示示范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许多难度较大、不易于操作的实验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来实现,在实验条件非常有限、课堂时间并不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多媒体视频来完成演示部分。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之前进行简单的演示,边操作边讲解注意事项,叮嘱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操作的细节,便于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之时更快地掌握要点,尤其是验证性的实验,需要教师的演示实验及步骤指导来确保学生的安全。部分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而部分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有一些是为了反复强调一些操作细节。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多媒体演示视频更受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便于放大操作细节,还便于反复演示重难点部分,这都是教师演示所无法实现的。多媒体演示视频通过展示实验画面并配合声音讲解,可以给予学生更直观的经验,这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的基础,既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又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既节约了实验准备时间,又达到了既定的演示目的,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启发
结束语
总之,在创新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创新教学思路与途径,强调实验过程,并非最终结果,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据此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模式与手段,在实验活动中高效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并使其切实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强化其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文超.初中化学实验安全信息指导[J].数码世界,2020(08):148-149.
[2]李晓和.初中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4):97+99.
[3]魏振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