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论动物园内游客对动物造成的影响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动物园的普及,动物园的游客数量也有显著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动物园游客已超七亿的前提下,本文所要探讨的人与动物园内动物的接触所带来的影响也变得愈发重要。但我国在这方面相关研究相对匮乏,在知网上仅有不到五篇相关文献,因此,本文将从外国文献入手,引用外国文献阐述游客目前对于动物产生的正面负面以及中性影响,并得出了现今动物园内游客对于动物更多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动物园,游客影响,动物保护
前言
首先,动物园最早的定义是“博物馆,教育,科学研究性质的动物保护组织”,而在近几个世纪中,动物园的定义则被定义为了“休闲性质的旅游目的地”[1][2]。尽管中间出现了一系列动物园的定义上的改变,我认为动物园仍是应在保留其娱乐性质的同时起到相应的对于动物的保护作用的,而这可能也是国内对于该方面相关内容缺乏的原因——我国学者过多的关注了动物园的营利性而忽略了其保护性质。而这样的忽略也使得在动物园这一机构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超7亿的年访客的背景下,令动物受到了更多的来自游客的伤害[3]。在如今的庞大的客流量的情势下,人兽接触所带来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旨在呼吁国内学者重视动物园动物受到的来自游客的伤害,以及阐述如今游客已对动物园的动物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的现状,并将从三个方面去诠释动物园内目前的游客接触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分别是正面影响,中性影响以及负面影响,而对于正负面影响的定义,参考了Sherwen的文献[4]。并且在文章的最后,我会提出一些个人的对于动物园、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的建议。
一、游客对动物的负面影响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游客可能对于动物所造成的影响包括且不限于令动物感受到恐惧,活跃程度减少,以及一些可能发生的生理上的反应。而在调查中,游客靠近玻璃并且拍打玻璃的主动行为甚至被动产生的噪音以及人口密度都可能对于动物产生负面影响。
在Godinez的调查中,游客通常会在看得到动物的范围内逗留比较长的时间,而人与动物的接触也是在这段时间更高频的出现[5]。而游客在这段时间也可能会进行拍打玻璃等一系列干扰动物正常活动的行为,这会对于大部分动物产生负面影响[6]。在一些资料中,曾提到过对于动物所造成的影响与动物的种类有关,以及一些领土意识较强的动物更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受到负面影响[4][7]。而具体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在Sherwen的一篇文章中,以企鹅为例子,企鹅受到的来自游客的影响[8]。在他的研究中,分别对比了有游客状态以及没有游客状态时企鹅的活动,并以企鹅所表现出的攻击性、警惕性与更少的在水平面游泳等行为为根本提出了游客的存在以及游客会对于动物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
而在于其他的研究中,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单单是游客的存在以及和动物的互动,单单只是游客所有意无意产生的噪音便足以给动物带来不好的影响。在一篇关于噪音对于动物的行为影响的文献中提到了,哺乳动物在高噪音环境下会显著的提高警惕性以及消极社会行为[9]。具体的消极社会活动的内容,在一篇关于乌木叶猴的调查中提到了一些很好的例子,在游客影响较多的日子中,乌木叶猴展现出了更高的抓绕率、打哈欠率和攻击性[10]。
游客对于动物所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表面的行为的改变,Salas提到了在游客给予的声音,味道等陌生的环境下,更深层次的医学层面上的影响亦是有可能发生的[11]。动物体内的HPA,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活跃程度也可能受到影响,而这将会影响到动物的内分泌机制以及可能对于动物带来更大的风险。
而这些造成负面影响的起因,很多则是游客,甚至动物园相关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不愿亦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去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所造成的。Falk曾做过一个假说,动物园可以使得游客改善动物保护的态度、增强感受、以及补充相关知识[12]。这曾是Falk用来强调动物园的重要性的一个假设,然而,在一篇文献中,Malamud证明了动物园并没有起到这方面的作用,并且在他们努力劝说动物园放弃引用可能会误导游客的相关知识时受挫[13]。这进一步的造成了目前游客对于动物园的动物造成负面影响的局面。另外的,在一篇文章中,也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即动物受到的负面影响,相较于游客的数量,更与游客的行为有关[14]。
二、游客对动物的正面影响以及中性影响
关于正面影响在一篇关于鸦类的文章中,通过对于乌鸦以及渡鸦的研究,发现了鸦类动物会在游客在场的情况下更多的进行进食行为以及依恋行为,同时,它们也会更少的表现出警惕的姿态[7]。值得一提的是,该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类驯养的动物对于访客几乎不会产生反应,但本文在此不多讨论[7]。但与此类似的,在一些与人类相似或者友好的动物接触时,动物更容易产生正面反应,例如在与黑猩猩的互动中,会使得黑猩猩更加注重清洁[4]。同样的,红毛猩猩更喜欢呆在靠近窗户的地方的表现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游客可能对于动物产生的正面形象——动物是有表现欲望的,而游客恰好可以满足它们的表现欲[4]。在Sherwen的研究中,土拨鼠对于游客的靠近,猴子在游客多的时候用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和进食,等行为也证明了这一点[4]。
当然,这些实验的结果并不是百分百准确的,在一篇相关的调查中发现,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实验的结果[15]。而在同一篇文献中提到了,动物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与动物的种类有关——山羊比起绵羊更少受游客影响[15]。在另一篇关于大猩猩的研究中同样也证实了这一点并且提出了另一项猜想,长臂猿比大猩猩更加活跃这一点与它们受到的游客在场或者游客行为影响的有关[6]。
关于中性影响的文献相对而言较少,但目前可以确认的是,普遍认为会给动物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噪音以及游客密度,对于动物的行为无直接影响,应属于中性影响[6]。而在一些调查中发现,动物对于游客行为的反应是中性或者是负面部分取决于他们之前的经历[14]。比如说,如果游客进入或者接近围栏,动物会认为这是一种领土侵犯,而如果没有这种行为,游客的影响更可能是中性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