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目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科学与学术文集
重庆市茄子溪中学 400084

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也有自己的文化瑰宝。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于每个人身边,而对于学校教学科目而言,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就是语文。语文作为高中最重要的教学学科之一,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自身层面认识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从中挖掘文化内涵,将文化渗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和精华,语文课堂在渗透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促进传统文化与语文的有机融合。高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形成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应对各种文化和信息对自己思想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目标,提出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一、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古代的“孟母三迁”故事就说明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研究发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环境中了解传统文化,更好地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自觉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室和走廊中展示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材料。如将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诗词等作品张贴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陶冶,真正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等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高中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开展课堂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整合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或者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教育和激发,真正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深度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相当考究,很多课文都涉及到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对这些传统文化知识的挖掘和讲解,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对《边城》这篇课文进行课堂教学时,文章以清新雅致的风格描绘了湘西的美景,展现了自然质朴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人们不慕功名,他们彼此诚实,相互关爱,这其实是一种没有被工业文明污染的传统美德。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似乎有一种“桃花源”般的质朴之美,更不用说风景之美,人之美,更有美丽的风情。因此,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里的风情之美时,教师可以将边陲小镇的古老习俗和习惯渗透到学生身上,如端午节的庆典、狮子龙灯、月下对歌等。这些都是边城的古老习俗,也与古老的民俗有关,体现了一种和平稳定的氛围。教师在让学生欣赏这幅《边城》美丽朴素的画卷时,其实是在挖掘和思考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有效渗透。除了《边城》,还有很多有着极其深厚传统文化的文章,比如《荷塘月色》《祝福》《中国建筑的特征》《咬文嚼字》等。在此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师还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这些课文的内容,从而构建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语文课堂。

三、延伸课外阅读来开拓学生文化视野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仅限于语文课本,而课外延伸阅读则是学习内容在课本文本基础上的迁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课文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也可以根据课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更广泛的阅读。

例如,在学习了“林黛玉进入贾府”这一课文后,教师可以让自行学生浏览《红楼梦》的相关内容。通过拓展阅读,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语文课上所学的课本内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通过不同的文化知识点,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引导和推荐的作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例如,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将书籍内容进行立体展示,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多个层面加强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阅读,愿意培养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举办专题讲座和交流活动。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同学们交流分享近期阅读的文学作品,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有机会展示自己。这种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章欣赏能力,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在展示和倾听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就当前教育发展而言,借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高中语文教师应优先考虑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然后根据具体学情选择多种策略,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得以弘扬、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保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学习任务群设计实践探究——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为例[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06):70-71.

[2]屈飞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5):154+159.

[3]高春岭.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22(12):45-4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