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科学与建筑文集
徐州盛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徐州市

摘要: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的使用频率以及重要性不断提升,其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也是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主要载体,这对道路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道路施工中应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既可以提升道路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也能明显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目前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作业期间,一般都是采取水稳碎石来作为最为基础的施工材料。作为一种常见的收缩性材料,其具备较为良好的水稳性、刚度、抗冻性和整体性特征,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对于道路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缺少对其正确认知的情况下,不规范的应用很容易降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承载能力,也难以促进沥青面层长时间的作用发挥。为基础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思路,发挥公路整体的路用性能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特点

1.1强度与防渗抗冻性良好

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材料结构的整体性比较良好,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在防渗抗冻性方面表现也非常好。将其直接铺设在道路基层中,具有非常明显的强度优势。特别是在道路正式投入运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基层自身强度会有明显上升趋势,促使基层与路面之间实现有效结合,从而保证道路自身抗压性得到强化,为道路质量提供保证,延长道路在后续使用时的寿命。

1.2施工工艺简单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在道路基层施工中科学合理的利用,主要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材料进行集中性搅拌,同时科学合理的对道路基层进行铺设。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相对比较简单,施工难度也比较低。但是,需要保证严格按照现有的一系列规范化操作流程和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从而保证基层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尽可能避免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而引起各类问题,否则势必会对道路工程工期以及成本等产生影响。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常见的病害阐述

2.1温度裂缝

在实施水稳碎石基层的结构养护期间,养护过程会导致其结构内水热化反应较为严重,促使内部温度快速上升,当结构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其会产生收缩应力,当此应力超出其本身的抗拉强度后就会造成温度裂缝的问题。同时在一些限制条件影响下,基层结构的膨胀作用会使整个水稳碎石结构出现内在应力,当这些内在应力超出抗拉强度后就会造成裂缝问题。在外界环境温度急剧下降情况下也会造成结构温度裂缝的问题。

2.2干缩裂缝

一般干缩裂缝都会发生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的养护中或者是施工结束一周后的时间内。该时间段也是材料强度提升阶段,在整个结构内会发生一系列反应导致水分流失严重。因此,在养护期间需要保持基层湿润度的标准,防止其表层存在过量失水而发生干裂问题。在干缩裂缝中一般以浅细网状的形式或者纵横交错的平行线形式存在,没有任何规律。

2.3混合料级配控制

在控制混合料的级配期间,需要保障其压碎值和磨耗值都满足技术标准,同时在拌和站运作前需要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随后以人工作业质量的提升来保障混合料配比的质量。在铲料期间,也可以保障混合料粒径的要求;在卸料过程中保障装载机和料斗的垂直度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卸料期间不能直接在料斗的内部进行倾倒。同时一旦拌和集料完毕之后需要立即进行质量的检测工作,如果参数不满足要求,则需要马上进行检查,保障其集料配置的实际要求。然后根据作业实际要求来确定各个级配的数据,进行拌和及检测作业,当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够将其运用到施工作业中。最后摊铺过程需要保障摊铺机匀速稳定行驶,满足摊铺施工要求。

2.4选择回填用料不合理

在工程中回填作业必不可缺,在施工时需要严格选择材料,否则会出现不均匀而导致的沉降情况。如果工程初期没有对施工地点附近各方面条件进行科学分析,盲目选择了带有粘性的土壤,再加上回填的材料选择不合理,水泥碎石基层将无法承受其负荷,部分结构难免会因为不均匀而导致沉降,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碾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理选择养生工艺

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体系中,主要养生工艺包括洒水养生、乳化沥青养生、塑料薄膜覆盖养生、土工布覆盖养生、草帘/麻袋覆盖养生等方法,各项养生工艺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与操作要点存在差异,施工单位必须全面掌握各项养生工艺的相关技术知识,结合工程情况从中选择最为适宜的养生工艺。例如,可以在建设不同等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公路工程中应用洒水养生工艺,但需要在基层养护3h后进入下道工序,禁止在强降雨高温季节的施工背景下应用此项工艺。在采取乳化沥青养生工艺时,要求基层上方设置下封层或稀浆层,施工人员直接在基层表面均匀喷洒乳化沥青材料即可,但需要在基层碾压结束后方可开展养生作业。

3.2接缝处理

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间,如果不具备连续性施工条件,或是在基层摊铺期间出现作业中断2h以上的问题时,需要在接头断面处设置横缝,将横缝、路面车道中心线二者保持为垂直状态,并放置与接缝部位混合料摊铺高度一致的方木起支撑作用。同时,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桥头、明涵等构筑物交界处布置横缝时,要求将搭板尾端和基层横缝保持为吻合状态,重点开展搭板前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横向碾压作业,避免因接缝处理不当而破坏桥头衔接效果。

3.3材料的科学配比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配比设计的时候,为了保证基层施工的效果,需要使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配合比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施工材料应符合地基施工的要求,达到相应的强度,在使用材料的基础上需要减少水泥材料使用量,使施工质量得到保障。第二,应对材料中的细集料及粉料进行有效控制,当这部分材料的使用量过大,会导致材料的浪费问题,还会导致基层内部的裂缝问题,对结构的性能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应在施工中对细集料及粉料的使用量进行明确,使其能够符合施工的要求,使地基施工更加可靠。第三,应考虑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对地区地质条件的含水量进行控制,结合实际情况将水泥用量合理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耗水量也应得到有效控制,一般不应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借助这种控制方式对路基路面的压制程度有着较大的影响。相同的混合材料中的含水量存在差异,整个材料在之后的施工中整体强度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当施工材料含水量比较小的时候,会在施工中难以碾压成相应的施工形态,整个地基结构的强度达不到要求,会使土壤松散问题产生,对地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应对材料进行科学配比。

3.4控制水泥剂量

在正式混合料拌和之前,需要将水泥集料参数进行调整,保障其满足精准度的相关要求;同时利用四分法取样和EDTA滴定的方式来保障混合料中水泥占比满足实际工程要求,如果发现比例与实际需求不符合,则需要在后续每天的工作中详细记录水泥的使用量和重量数据,根据标准数据集来精准计算水泥含量,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保障水泥材料的各项性能都能够满足施工需求。

结语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道路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材料准备工作,确保混合料搅拌以及摊铺和碾压工作质量,还需要做好后期养护和检测,相信随着对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应用,我国公路工程基层施工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郝彩虹.浅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江西建材,2020(05):73.

[2]张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