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汉字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汉字文化教学影响学生汉语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年级汉字文化教学,一方面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添语文趣味性。汉字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一是寻文化故事,预生字缘起;二是活生字结构,戏汉字课堂;三是观横平竖直,感中华精神;四是知传统形象,学生活汉字。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学策略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精神内涵,所以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在小学一年级学龄段以最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汉字为切入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事所需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
一、寻文化故事,预生字缘起
预习,是学习每篇文章之前必须要做的功课。在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时候,首先要教会孩子的是怎样去预习。学习汉字同阅读课文一样,也是需要预习的。通常情况下,一年级对于生字的预习主要包括汉字的音、形、义,音是要求掌握汉字的音序,形是要求掌握汉字的结构和偏旁,义是要求能够为汉字找朋友,组词。但缺点在于,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文化的传承,未能使孩子主动去关注汉字的文化底蕴。
所以,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汉字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趣味,我们可以变换汉字预习的要求,让孩子的预习更加主动。笔者也在教学实践中列出了一张预习要求单:
一年级语文预习要求单
1.阅读课文并大声朗读五遍。
2.圈出课文中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3.选出四个汉字,找一找包含这个字的成语和相关的成语故事,或者查一查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如果你能够找出历史中名字包含这个字的有名人物,你就更棒啦!
4.请你说一说这个字的音序、结构,并为它找一找好朋友,找到的朋友越多越厉害!
首先,学习汉字不可能将它单独独立出来,一定是和词语、句子相结合的,所以在识记汉字之前一定要熟读文章,熟悉这个汉字会在什么样的语境中出现。比如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识字课文《对韵歌》,里面有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字“对”,这也是这篇课文要求会认的汉字中的一个。在预习的时候,首先要熟读课文,明白对子是古代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观察会发现前两句中“对”字左右两边的都是单字,最后一句是双字相对,而且其中的字词都是描写自然景物,整篇文章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其次,圈出课文中的会认字和会写字,是让孩子逐渐熟悉汉字所在的词语、句子类型,熟悉汉字出现的语境。然后再让孩子找出他最感兴趣的、最想认识的四个汉字,找一找有关它的故事传说。
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语用的目的中来,认识了汉字还要能够说好它、明白它、用好它。通过观察结构、组词的方式,增进学生对于这个字意义的明晰。
二、活生字结构,戏汉字课堂
汉字中合体字的数量比较多,在教材中尤其是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出现的合体字数量增加了很多,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就增加了对于汉字结构的把握。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每次到识字环节,在辨识汉字的结构部分注意力集中很多,因为这个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容易,也能够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所以他们愿意去完成。在一年级下学期,孩子学习的有相同偏旁的汉字越来越多,同时他们出现混淆的概率和越来越大,所以找出一个适当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区别很关键。基于这一点,我想到不如将辨识结构这个环节改变一下,改成游戏,那孩子是不是会更感兴趣了呢?是不是也能够更加清楚每个汉字的意思和用法了呢?
于是我将学生会混淆的汉字按学过的结构拆解开来,并做成板贴,让学生做换偏旁组词的游戏,让孩子手动来组合,要比练习更多的试卷更有效果。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古对今》一课时,以找对子的游戏贯穿始终,既有趣味性,又体现生本意识,让孩子自主发现对子。在发现的过程中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加深了印象。
三、观横平竖直,感中华精神
中国汉字方正有骨气,这其实也在说明中国人做人行事的准则,就是刚正不阿、挺直腰板,绝不愿卑躬屈膝。中国汉字从最初的图画型甲骨文到如今的方块字,虽然笔画减少了,但是不变的是其中的中国精神。就如一上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识字课文《口耳目》中提到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标准的规范和要求,都有我们坚持的准则。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去理解这两句话。
四、知传统形象,学生活汉字
如何进行趣味又有深度的汉字教学?笔者认为,只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找方法。之前提到过,学生对于传统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传统风俗了解不多,那就可以以这个为切入点,找出符合孩子兴趣要求的人物和风俗进行识字教学。
一上语文教材中阅读单元第四篇课文《四季》中“冬”字既要求会认,其实这个冬字很形象,下面的两点就好像是天空中飘落下的雪花一样。所以,从字形上理解是容易的,但为了让学生不与“东边”的“东”相混淆,我从冬天的风俗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节气非常感兴趣,注意力都很集中,对于这个“冬”字的记忆也更加深刻。
结语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汉字文化被很多老师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事实上,汉字正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更加立体和丰满。若无文化的充盈,那么汉字只剩下简单的横平竖直。在孩子学习汉字之初,就对其进行汉字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风俗、生活理念、居住场所及生活习惯,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渗透汉字文化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在教,也是在学。学习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寻求不同的教学方式,感受汉字文化之魅力,让汉字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田字格。良好的汉字文化教学方式,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当创新汉字课堂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细节,创新教学框架,为一年级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汉字知识学习途径,构筑更加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