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 要: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坚持“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思想,努力创设促进学生发展积极的、自主探究的课堂空间,已成为新课程时代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
引言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教学评一致性”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教学改革中,有意识地推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执行,既可以有效地协调教师、学生与评价的关系,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的融洽关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加深对语文的探究,使学生的语文能力逐渐增强。
一、明确“教”的目标,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精细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的责任和任务。而将教学目标予以精准定位,并将其进行细化,便是提升整堂课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要将我国教育部门颁布并实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视为教学依据,深度钻研语文教材内容,科学设计出既具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又可以满足小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以此有效落实“教”的思想。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原理是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进行有效结合,所以教师需要将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核心,精准明确语文要素这一重点,科学设计和制定精细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以此有效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
以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两小儿辩日》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如何利用具体的事例将观念表达明确,以此有效培养小学生通过阅读知识表达自身观点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的阅读内容制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如:第一,借助文中注释,阅读文章内容,细品文章含义,引导学生利用文章中的表达手法陈述自身观点。第二,为学生讲解“辩斗”,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文中两小儿怎样结合具体事例来论述自身观点。因“教学评一致性”的阅读教学目标需要蕴含人文主题,以达到语文教材的育人效果,所以需要教师在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的人文主题——“科学精神”,设计具有长期特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具体为:抓住文章主旨,多方面思考文中寓意,深层探究文章意义。以此有效提升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表达能力,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评价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追求教学目标实现最大化为最终目的。所以,语文阅读活动时,老师必须在课堂活动中借助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及对以往书本知识,找到学生学习的切合点与特长,并将活动中心放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上,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习者对语文课内容进行读书理解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将课堂经验作为核心,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量身打造学生的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否让学生将教育与生活活动相结合。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通过选择学生互评或是教师评价的方法,不仅是对学生加以督促,也考察了老师要时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水平,学生集中注意力也能得到帮助,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有了充分的理解。根据教学评以往的教学设计,上一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要急于开展下一次的教学活动,因为不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是所有学科的教育课堂活动相互之间都是互相关系。
三、注重知识整合,设计多元板块的教学评方式
要想更好地践行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教师要注重知识整合,对课内知识进行充分归类,另外也要将课外知识跟课内知识联系到一起,从而完成知识整合。具体可以将各部分知识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并设计一定的探讨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完成高效复习。
例如,在学完部编版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以后,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探究任务,让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究: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段,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总结出故事的各个情节,这样,根据课文叙述顺序,同学们能做出如下总结:引敌——掩护——跳崖。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会引入一些课外文章,如引入同主题的《飞夺泸定桥》,在完成课内情节整理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总结《飞夺泸定桥》的行文结构,这样就完成了知识整合。教师要对同学们的总结给予充分肯定。最后,在进行阅读整本书的推荐,如《红岩》这样,学生就算真正完成了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了。
同主题下的群文阅读也是学生迁移运用的一种好方式,因此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调动一切资源,进行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与生活进行相联系,这也恰恰符合新课标中提出来的学习任务群,除了知识整合以外,也可进行跨学科教学,这也是落实“教学评一致”的一种方式。
四、结合课堂教学情况,充分发挥“评”的功能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真实融合,再通过评价活动检查教与学的成果,深度挖掘和分析不足,并对其予以改进和完善,以此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一致性”的真正价值和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除了教与学,还应该重视评价活动的有效融合,持续性优化和革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利用“评”的功能特点分析和探索教学活动二者之间需要完善的地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逐步健全教学体系,以此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使其与阅读知识建立深层联系,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以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巨人的花园》一课为例。本课题设计中有鼓励学生讲故事的环节,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一点,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活动。在正式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构思,形成一个简易的故事大纲,再由学生阅读课文之后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填充,顺利完成讲故事环节的教学。学生在根据自身想法讲故事时,因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尚未发育完全,难免会漏掉部分情节,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表达自身看法,对前面讲故事的同学进行故事内容评价。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委婉尊重的语言进行互评,之后再由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和补充。
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能让教学的整体性得以有效提升,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协调性。另外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灵活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而且能跟教师进行充分互动,从而产生更多的自主思考,进而提高系统性学习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茂.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3(02):69-72.
[2]孙英华.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