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价值及实现路径探索
摘 要: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高校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基础课中引入优秀传统,既是中华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又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础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党建工作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价值;实现路径
传统象征着历史,它似乎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其实不然,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它也融合了很多现代的因素,对现代人的教育、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虽然以前进为本,但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优秀传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中国宝贵财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无论在哪个时代,它都对中国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必须把优良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价值
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党校学员转变他们的观念,筑牢他们的精神壁垒。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在世界发生了一百多年来的大变化的同时,西方的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对我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人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忽略了道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都表现出独特的特点,例如:在革命时代,爱国、抗争精神;新时代奥林匹克运动所表现出的奥林匹克精神等。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与开放性,把这些特点与马克思的思想结合起来,能够推动教育的变革与革新。将这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对传统的事物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能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胸与思想。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可行性
1.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共通性
在大学中,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和传统的文明也有很大的关系。它们既不能分离又可以互相促进。马克思的学说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具有一定“文化性”的文化现象。因此,对其进行学习,把它融入到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去,这是一个继承和创造它的文化的过程。优良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组织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良好资源,没有了优良传统文化的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像无源之树,无源之水,没有活力,因此,二者在内容上具有相似之处。
2.育人目标具有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为了培育“四有”新时代的大学生,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原理中,都有关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具体规定,而把人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作为一个人一生的追求,这一点在中国也是由来已久。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二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达到了党校教育的预定目的,也就是为培养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的继任者。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现路径
1.将优秀传统文化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途径。要想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融合到一起,就必须把课堂教学作为基础,从与马克思学说相一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对其进行分类,要把这些思想的精髓提炼出来,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学之中。比如,将儒家的“仁爱”、“诚信”、“正义”、“天下为公”等观念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结合到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去,以及我们的社会公德中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上,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里挖掘出许多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操,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爱国之情,从而产生一种重振中华的使命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相结合,使其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要使党校的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意识形态教育,与传统的文化有很深的联系,这两种文化是并驾齐驱的,这是一种能够融入新的时期,展现出其独特的现代韵味,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将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学习与对政治性进行的训练相融合,让人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优秀的政治思想,进而培养出一位拥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怀、深厚文化思想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堂教学中凸显传统文化因素
实践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理解理论知识的最好方式。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习,使之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础课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增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辅助作用,使党校工作人员在这两个领域都有所成就。我们可以设立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实习基地,引导学生参与,并组织学习活动,共同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等圣地。在考察之后,鼓励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专长和所学的东西,做一个小结。另外,与党校的特色相融合,通过对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教育的方式,使每个人都能在参加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并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例如,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讲学,让他们在学术盛宴中体味到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另外,还应该在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充实大家的业余生活,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指引下,将其融合到了传统的文化中,挖掘出更多能够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融合的主题,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在创作时,会表现出高度的专业热情,并且会加强与马克思的理论教育的联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因此,在当前中国的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之发扬光大,是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基础课教学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所以,将中华优良的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相结合,不仅可以传承优良的传统,还可以让每个人都得到很好的文化滋养,而且可以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马克思主义,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梅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2]沈江平.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4}(01):113-116.
[3]许英凤,许景贤.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中国冶金教育,2018,{4}(0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