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导学实践

名立媒体号
贺家坪小学 邮编:443518

本论文用来支撑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YJKZ202203

摘要: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整合教材内容和相关拓展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单元为单位,站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角度上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这就指明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基于此,文章就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单元整体;导学实践

引言: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和深入,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要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数学全面发展。

一、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新课标重新界定了数学课程的性质,确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大单元教学,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串联和迁移,这就奠定了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1]

教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树立单元整体的教学观念,完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满足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促使学生掌握逻辑性的、综合性的数学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另外,纵观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难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还存在碎片化学习的问题,没有建立数学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在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跨学科发展。因此,新时代下,课程改革针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要求教师开展主题式的、项目式的、任务式的教学活动,致力于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提供完善的情境、开放式的学习任务等,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导学实践策略

(一)立足深度学习,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教师要树立单元整体教学的观念,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综合发展,严格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保证确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支撑学生之后的深度学习。[2]

例如,《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的,涉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可以解决乘除运算的综合问题。为此,教师围绕这一单元的内容,确定了如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创设平均分的情境,促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算理,感受生活中的除法,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完成除法运算,利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逐步提高运算水平;3、组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指引学生全面调用自己的学习能力,解决关键的问题;4、发展独立思考意识,学会验算,感受运算的严谨性。

教师通过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支撑了高效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完成了深度学习。

(二)完善教学设计,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教师要完善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科学划分课时,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好准备。

仍然以《除法》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在确定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后就完善了教学设计,指引学生的深度学习。

1、科学划分课时。教师经过分析本单元的内容,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上科学划分了课时,具体分为了10个课时,分别是:“分一分”情境,在情境中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一个课时);解决“分一分”的问题,巩固上一课时学到的知识(一个课时);创设生活化情境,体验被除数中有0和没有0的计算方法,实现重点攻克(三个课时);估一估及除法的验算(一个课时);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两个课时);复习(两个课时)。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经过分析发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生活化的、新颖有趣的事物更加感兴趣,于是教师决定选择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在课堂上引入丰富的图片,还原生活中“分桃子”“分橘子”的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另外,教师决定采取组织小组游戏竞赛的方法,巩固学生的除法知识,活跃课堂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立足学生的深度学习,决定安排学生自行设计综合性的乘除混合运算题目,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重视教学评价,指引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教学评价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一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积极点评,指引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3]

例如,在《除法》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对学生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教师从单元整体出发,精心设计了综合性的练习题,安排学生在复习课上完成,以习题检测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讲解错题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点评;其次,教师立足每个课时的教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具体教师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即是否积极参加了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否发散了思维、是否掌握了除法知识、是否提高了运算水平等,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点评;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不足,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强了自我认知,梳理了整个学习过程,成功实现了自省,找到了学习漏洞,比如对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掌握还不够牢固、运算时粗心大意等,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巩固,这些都推动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教师要梳理教材内容,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支撑高效教学。另外,教师要完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科学划分课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最后,教师要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恒悦.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3(06):55-57.

[2]陈剑梅.基于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若干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3(15):105-107.

[3]吕红淼.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5):203-205+2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