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应用研究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也受到更多人重视。因此,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教师要从根本上打破思维定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整合,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以及趣味多样的教学活动,让高中生物教学充满趣味和生机,使学生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拓展思维、提升能力,逐渐走进深度学习领域,以多元化视角探索生物本质,进而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状态,根据学生的真实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节奏,从多角度、多层次为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奠定良好基础,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生物;应用
引言
新课程颁布和实施之后,强调了高中生物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即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知识探索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生物知识应用能力。但是,受到高考压力、传统思维、教师主体等错误观念的影响,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给教学优化和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了困境。
1“教、学、评一致性”的认识
生物实验教学“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以“教”初步确定实验教学的理论规划、过程设计以及预期目标,以“学”全面落实教师的预设活动、完成知识探究任务,以“评”查漏补缺、完善体系、优化过程。可见,“教、学、评一致性”探讨活动具有非常高的过程性、体系性以及实用性,能够以教师智慧为教学设计与活动导航,以学生的群体智慧与团队能动为落实动力与拓展保障,以师生评价为进阶方式,寻找实验教学的持续提升途径。同时,“教、学、评一致性”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次序化、递进式、交互型的生物探究环境,优化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提升核心素养。
2高中生物教学困境
2.1课堂教学方法不完善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学方法不完善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探索兴趣和动力,使得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技能不足,无法开展多样性、创新性课程学习活动。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提升解题技能,为学生全面建构课程学习思想提供助力。不完善的教学方法导致高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受到威胁,不能结合新高考的考查目标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新高考的题型、理念、特征等认知不足,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还对学生自信心造成打击,导致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生物课程学习习惯。
2.2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失衡
生物学科是一门讲求逻辑、理论、规律以及思维的学科,而且大量的生物规律描述和生物现象都会与生物实验有着密切关系,即生物现象、生物概念、生物规律往往都通过生物实验进行验证。依托生物实验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科知识的内化和掌握,为他们往后生物知识应用奠定基础,才能实现生物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得不说,生物就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学科。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失衡的情况比比皆是,诸如实验条件不足、教学时间不均、实验教学水平偏低等都造成了实验教学的缺位。这样,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就丧失了创造学习、创新学习、探究学习和实验学习的过程,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也就无法构建,生物思维也就无法塑造。
3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应用策略
3.1以“评”促“教”,教师教学素养须提升
提升教师“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意识,在明确学生基本学情的基础上梳理教学内容。基于初高中思政课的教学一体化大背景,思政课在初高中两个学段上存在相似程度较高的教学广度。这种相似程度较高的教学广度在教学内容上呈现为高中基础再深入。教师要清楚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完成何种程度的知识储备和核心素养培养,才能在高中阶段的思政课教学中准确且高效地设置教学环节,进而实现“教—评”的一致性。因此,思政教师应该熟悉全学段思政课程,把握不同学段的学情,培养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
3.2创设教学情境,引发自主思考
环境和氛围会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为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创新备课方法,明确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具体情境改变以往生物课堂刻板无趣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教师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形式,而是要将多种方式融会贯通,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实现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的目标,发挥情境创设的教育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展开教学,强化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生活素材或实际案例为载体,带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领域。
3.3创新实践,打造“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品牌
创新实践追求生物学科的生活对接,以及对“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落实,教师从教学训练设计、学生操作观察、教学互动效果、实验执行分析等角度展开评价,对教学品质和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等重要指标做具体分析,强化学科实践对接的效率和体验,为学生生物实践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教、学、评”一致性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但在一线教学中,此种教学设计模式的践行情况并不理想,加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式的案例开发与实践研究相对较少,这就导致此种教学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匮乏,无法充分发挥其实际效用。
参考文献
[1]于佃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30):93-95.
[2]叶晓军.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7):54-55.
[3]李静,张睿.“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以“升华与凝华”教学为例[J].高中生物教学参考,2021(15):7-8.
[4]蔡尊水,刘德权.“福格行为模型”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8):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