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文理媒体号
四川省旺苍县黄洋镇赵家坝小学校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及相应策略,通过阐述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来探讨小学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方面的关键时期和独特优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通过相应的策略实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发展。

关键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培养策略

引言:体育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作为体育教育的关键概念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此时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和认知能力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一、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定义

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知识和价值观,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不仅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涵盖了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知识的了解以及体育价值观的培养。体育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身心健康、社交能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提升。

体育核心素养的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它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整体发展,强调身体、心理、社交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同时,也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体育核心素养还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包括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尊重规则等,使其成为有品格、有责任心的体育参与者。

(二)体育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体育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涵盖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体育价值观和综合能力。身体素质是指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等方面的发展。运动技能包括学生掌握的跑、跳、投、接、控制球类、游泳、体操等基本运动技能。体育知识涉及学生对体育规则、战术技巧和运动生理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体育价值观强调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尊重规则和自律自强等价值观。这些构成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

二、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和认知能力快速成长的阶段,这是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可塑性,他们的身体适应性强,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显著。同时,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地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育知识的积累。除此以外,小学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身体协调、沟通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定期的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在对价值观地正确塑造上,也可以通过体育课堂的活动和比赛,体验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和尊重规则的重要性。

三、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选择和设计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激发他们参与体育的热情,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体育活动的选择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涵盖跑步、跳跃、投掷、接球、游泳、体操等多个方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掌握多样的运动技能。

同时,体育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通过设置趣味性和挑战性相结合的活动,并提供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活动选择。此外,体育活动的设计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组织有氧运动和耐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安排灵活性和柔韧性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引入策略性和智力性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战术意识。还可以通过举办体育比赛、运动会和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体育技能和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二)个性化的学生指导和辅导

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都是不同的,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个性化的学生指导和辅导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观察、测试和对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培养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制定计划、自我评估和反思,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激励机制,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强调团队合作和协同学习

在体育教育中,团队合作和协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以足球比赛为例,在比赛中每个队员都有特定的角色和责任,需要相互配合,协同运动,共同达成胜利。进攻时,前锋需要与中场球员配合,传球、跑位,为球队创造进球机会;后卫需要保护球门,防守对方的进攻。这种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并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和应对不同的比赛局面。

团队合作和协同学习不仅在比赛中体现,也贯穿于体育课堂中的各种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游戏或团队项目,如橡皮筋跳、绳子接力等。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密切合作,通过互相配合、传递信息和制定策略来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贡献,并学会通过团队智慧解决问题。

结论

本文通过探讨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以及小学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方面的意义和策略,强调了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选择和设计、个性化的学生指导和辅导,以及团队合作和协同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然而,仅仅依靠小学体育教学还不足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体育机会和资源,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推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卫忠.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71-72.

[2]谢艳平.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85-85.

[3]贺妍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0(11):3-4.

[4]姜英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69-6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