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学为中心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评价的策略研究

文理媒体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215200

摘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方法和技巧, 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学为中心;朗读能力;评价

一、以评价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朗读

以评价激发兴趣,就是通过评价能让学生有自主朗读的意识,有朗读的愿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愿意举手朗读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对于朗读没有表现出积极性,这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和信心。

(一)善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朗读欲望

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直接指出不足点,会使学生失去朗读的信心,缺乏朗读的兴趣,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乐趣。作为教师应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可以放大这些闪光点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用丰富多彩的激励性话语来鼓励他们。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要朗读“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班级中的小徐同学是一位学习态度端正,但朗读上有些欠缺的学生。他主动提出要朗读,并读得很好,相信他已经练习过很多遍才能呈现出这样的朗读效果 。“你的朗读让老师收获到了惊喜,文中的乌鸦经过一点一滴的稳扎稳打,喝到了甘甜的水,而你通过努力在朗读上有了如此大的进步,继续加油哦!”从那以后,每一天、每一堂课,他慢慢地有了改变,那是让人可喜的改变,他举手想要朗读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读得也越来越好了。激励性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有时就像一抹灿烂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温暖,更是一种前进的力量。

(二)乐用针对性评价,培养学生朗读自信

针对性评价为学生的朗读指明了方向,也为如何进行朗读评价做好了铺垫,这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课堂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学生朗读完,老师的评价有些模糊、贫乏,经常出现的朗读评价是“很不错”“读得很流利,有感情”,如果老师每一次都是这样评价学生的话,学生找不到一个衡量朗读好坏的标准,也就不知道该如何读才是最好的朗读,那么在朗读上就不会有所提高,也就出现很多学生不敢在别人面前进行自我表现。因此老师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针对性评价时,学生才会知道自己的朗读优点及朗读的不足之处,才能有所改进,树立朗读自信。如在《一个接一个》中,孩子正高兴地玩着踩影子,却被大人催促着回家睡觉,被请到的学生能声情并茂地读出孩子失落的心情。等这位同学读完,我指出:“被大人终止游戏确实不高兴,不过,睡着后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这时候孩子的心情又变得积极乐观了呢!”这位同学再次进行朗读,掌握了要领,读出了相应的情感变化。

(三)巧用分层性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的朗读评价也会各不相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就无法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发展。所以对于学困生大多采用“表扬评价”,对朗读要求可以适当地降低些,更多地关注能否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在他们进行朗读时,通常不进行横向评价,采用的是纵向评价,让他们寻找自己的点滴进步,消除心理的自卑感。对于中等生及优等生而言,要正视自己的朗读水平,知道自己朗读上存在的优缺点,哪些是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教师应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只有这样,教师的鼓励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四)以评价促方法习得,让学生学会朗读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掌握朗读的方法是提升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朗读的方法有很多,如读好长句子,读好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读好人物对话,根据句中的关键词读出相应的语气……这些朗读方法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所掌握的。

1.恰当把握评价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朗读有时会超出老师的预设,老师不应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他们不该那样读,应该这样读。那学生就没有了思考和学习体验,只是被动地接受却不知然。如:《夜色》一课中,结尾是这样一段话:“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学生仍然用胆小害怕的语气读,我并没有说出对错,而是引导:“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晚上并不可怕,它像白天一样美好而可爱。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画面呀!”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眼中夜晚美丽的景色,并且感觉自己的胆子不再小,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学生再次朗读的时候,感情明显变化了。听完,我便及时评价道:“读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这样才能读出想要表达的意思。”

把握恰当的评价时机是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促使学生自主探索,过早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会让学生产生被动的学习的方式,养成思维的惰性。

2.合理利用自、互评机制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向互动交往的过程,课堂中不仅仅只有师评,更多的是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使得课堂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心中有所思考,再读一遍,加深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从而达到会读。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以此相互促进和学习,实现共同提高。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可在学生进行互动评价之前,先进行示范,再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评价别人的方法。

另外,老师的朗读可以由学生来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同时,他们也在进行着思维的碰撞,也在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真地思考了,掌握了评价的方法,有了评价和朗读的体验,这也是提高他们朗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3.巧妙引入家长评价

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一任务需要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很多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口头朗读作业做得马马虎虎,有的学生甚至不做。因此要利用家长这一资源,通过家长的参与加强对学生的监督,通过家长评价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家长的激励和表扬,来增强小朋友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父母和孩子享受这一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邓尚英.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