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中阶段议题式教学中的融入

文理媒体号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 476000

摘要: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的一项教育工程,可以真正推动思政课建设,朝着内涵式的方向发展。在推动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教育这一核心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便抓住了这一核心内容,发挥出课堂这一主要渠道的教育作用,把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当中,将思政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此,本文基于高中阶段的思政教育,对议题式教学应用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渗透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一体化;高中;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前言:

在高中阶段思政课程作为重点科目之一,在打牢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培养思维的同时,对学生的精神建设和文化修养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高中阶段的思政课程有着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也十分广泛,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面对丰富多样的知识内容,出现抓不住重点和难以记忆等多种学习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为了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大部分教师采取了议题式的教学方法,将每一节课都聚焦于议题中,在有效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渗透,也可以采用议题式教学法,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再停留于形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深挖,有助于拓宽思维空间,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一、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在丰富的网络世界中,有许多内容会危害到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各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网络内容的吸引,在他们价值观念没有健全的阶段,若接收了过多的错误信息,就容易做出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举止。这就需要积极正确的思政教育引导,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1]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当中,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教育内容,能够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驱动力。在爱国主义教育的驱动下,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除此之外,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十分丰富的教育素材与内容,有助于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有效落实,能够提升思政课程的感染力与亲和力。从教育者的角度上来看,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是需要教师言传身教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更加注重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这样能够将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扎根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提升的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在发展经济,在加强政治建设时,一定要增强软实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而这些都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更多爱岗敬业、爱党爱国的人士,携手推动国家发展。我国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想要推动社会发展,一定要具备爱国主义情怀,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着爱国主义情怀的优秀接班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社会的发展放心交到接班人的手中。

二、高中思政议题式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渗透

面对新课程改革标准,高中政治教师要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而议题式教学法可以满足新课改的发展要求,重点将核心放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大大提升了教学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政治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法时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做好教学流程和问题链条的进行设计,在设计议题时要凸显出教学逻辑,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深挖教学素材,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给学生设计有意义的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渗透。[2]

第一,丰富议题探究过程和形式。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繁多,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只是将相关的知识内容罗列出来,学生是无法有兴趣的去学习和思考的,也无法真正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内在含义。这时,教师在采用议题式教学法时,就要重视丰富其过程与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3]

对此,教师在融入爱国主义素材时,可以从时事政治入手,结合一些实施案例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教师可以在晚自习上抽出10分钟的时间,长期的完成爱国主义教育,把重点放在“读报”上。首先,由教师或者学生来完成读报,时长五分钟,内容涉及到国际和国内,涉及到经济、文化和体育以及军事等多个方面。剩下的五分钟,有两名学生针对时事政治内容进行补充和评论。其次,设置议题评析演讲。议题内容是围绕国内外发生的新热点或重大事件,比如“美国对台军售”或“华为和美国的芯战”等,以时事政治案例作为议题,最后用平息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认识到自身发展和祖国兴衰间的联系。[4]

第二,创设议题情境。例如:在对《永恒的民族精神》进行学习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制定和教材内容分析之后,就可以设置相关的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第一个情景是带领学生观看视频“雷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在观看完成之后设置一项议题探究活动,让同学们结合视频内容思考“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中国人有着哪些精神?”。第二个情境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爱国主义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具体内涵是否是一致的,进一步引出议题“我们作为高中生,如何爱国?”通过一体探究,能够带领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爱国主义情怀,学生的爱国精神在讨论和分析探究中逐渐增强。

结论:

学校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而政治教育中有着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渗透到高中政治课堂上,能够让老师自觉的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能够推动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人格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提升。对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面渗透的必要性,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与规律,做好内容和形式的优化与调整。

参考文献:

[1]张志红.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的立足点[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12).

[2]吉顺海.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7(6).

[3]陈守美.政治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9(15).

[4]王星飞,张霞.法制意识再认知:理性爱国问题分析与培育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