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与实施探索
摘要: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手段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在教育领域中,信息化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部门的关注,特别是在小学,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可以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育,推动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引言:
自从素质教育开始,各科教师都在进行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首先就需要老师可以设计出一种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及数字化学习能力、责任感等素养进行培养,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效率,并对他们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无论是国际教育组织还是发达国家,都对信息技术学科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而且它们的发展也比较健全。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并经过大量的培训和实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信息技术的工具掌握水平,提升个人的终身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系统工程,其特征是整体、综合。简而言之,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化伦理和道德,信息意识,信息应用与创新,信息知识与技能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为学生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信息意识,并指导他们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2.1结合实践,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和语言、数字这种偏重于理论的课程有所不同,它的特点是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的实际运用,才能对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加以了解。在学习者的信息技术素养中,信息应用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结合信息教学知识,以实际为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其学习,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能力。
例如,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信息操作学习的习惯,并能熟练地掌握本课知识,以指导学生实践为主,进行了本课知识的教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上掌握基础,能够在网络上查找自己需要的电子图画书,还可以使用和安装电子图书阅读器,通过电子阅读器来阅读电子图画书,教师将他们分成若干组,使学生在互助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操作。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实现老师所希望的目标。例如,学员小红在下载完电子书之后,发现自己的档案没有找到,她的小组成员也提供了及时的协助,使她能够在下载档案的时候,留意档案的存放地点。通过在课堂中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操练,不仅拓宽了他们的阅读渠道,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2.2组织实践活动,增强竞争意识
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老师要抓住这一点,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要多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形成组内协作提高。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老师们在学过"剪贴图形"的有关知识之后,可以组织一组学生来竞赛,看他们能不能制作出一幅相同的图像。在比赛中,参赛选手们通过头脑风暴,相互协作,共同创作,感受信息技术的魔力。同时,老师也可以让一些同学充当"评委",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图片作品的像素、分辨率和类型等关键问题,重点关注高像素、大分辨率和适合的图片类型等评价因素。在评委们挑选出了优秀的作品之后,老师们可以用这件作品来做一个示范,给学生们讲解相关的知识。有学生透过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进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与团队合作能力。
2.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要素的认识,将其融入到课堂,使班上的学生能够获得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和优良的人文要素,并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增强每个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美学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吸纳文化元素。教师应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的准备。因此,在学生上课前,应把课件、讲义等准备好,并提早约3分钟抵达课堂,在学校教学网站上登记打卡或签到,并根据学生考勤和签到的记录做好记录,向班级微信群发送教学预警提醒。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工作,增强教学观念,做好课堂纪律。语言要富有感染力,讲话要恰当,情绪要饱满,要充满热情,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自信和力量,从而激发观众,引发共鸣。将信息恰当地融入到本课程的内容中,并结合课堂教学,正确合理地选择教育媒介、网络资源、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综合运用信息与数字教学资源,解决重点难点,完成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结语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成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既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可以提高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锐, 李娅娟.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与实施探索[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 000(020):32-35.
[2]梁富升, 杨梦君. 浅谈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与方法[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37):264,262.
[3]郭伟, 周鹏. 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探究——以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为例[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8, v.38;No.179(0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