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施探讨

文理媒体号
广州中学 510650

摘要:我们开展项目研究,致力于校内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相结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一些经验性的总结,并进行理论上的提升。本文从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实施途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探讨。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实施

一、引言

2023年课题组在开展申报市级科研课题的前期工作中,我们进行大量的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考察和研究,我们认为劳动教育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然而,如何有效地建设和实施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效果,是我们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一)我校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现状

我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通过开设劳动课程、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学校还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二)选择合适的劳动教育基地

选择一个适合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校外地点,如农业基地、工匠坊、工厂等。选址时应考虑到安全性、教育价值以及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广州甲木沙研学(劳动)教育基地位于广州从化,占地约700亩。开发了“劳动+”系列实践课程,建设有非遗文化馆、科技楼、茶文化室、消防/地震/交通演练场、足场、会议厅、餐厅、宿舍楼等系列专业场所。可进行生命安全、劳动教育、爱国教育、国防教育、艺术非遗、现代科技、体育拓展、生态环境活动。以及几十多个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能丰富拓展中小学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满足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多样化需求。所以我们认为从化区甲木沙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作为我们课题实验的合作基地,并开展项目研究与实践。

(三)学校与劳动实践基地的共建规划

为了确定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结全长期稳定的共建合作关系。我们项目组首先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研究,包括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课程设置以及评估体系等。

1. 确定建设方案:明确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位置和面积,如我校各校区劳动实践基地位置确定及各负责班级划分。

2. 规划设计:对选定的位置进行规划设计,分校区分年级种植常见的蔬菜,也安排种植一些花草。

3. 土壤改良:在原有土壤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比如加强土壤改良,施以农家肥。学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优秀经验。

4. 作物种植:选择种植南方常见农作物如玉米、蔬菜,以及苗木花卉等。具体的种植和管理可以聘请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经验的专家、教师入校授课辅导。

5. 实践与教育结合:项目组教师参与实践并教育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如种植实践、除草、除虫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了解作物的生长过程,同时也可以写观察日记和科普小论文,提高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6.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使其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更加适应学校劳动教育课教学的发展需要。

(四)学校与劳动实践基地的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需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合作取得更好的成果。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也能促进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

1. 制定合作计划:学校和劳动实践基地之间需要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合作计划可以按照季节和作物生长周期进行制定,同时考虑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基地的实际情况。我们以学期单位,开学初对不同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做好教学课时计划。

2. 建立沟通机制:学校和劳动实践基地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会议、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交流合作进展情况,解决问题和困难。我们主要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及时分享教学课例和教学反思等。

3. 共同制定管理规定:学校和劳动实践基地可以共同制定管理规定,包括作物种植管理、设备使用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合作过程中有章可循,规范管理。根据学校与校外基地的情况,在课程开发与管理,学生与教师评价机制等方面,我们都研讨并完善共同的管理规定。

4. 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学校和劳动实践基地可以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包括作物种植试验、土壤改良实验等,提高合作科研水平和效果。根据教学研讨需要,组织校内外劳动教育教研沙龙活动。

三、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实施途径

1.课程整合: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多元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机会,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劳动技能和素养。同时,基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拓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3. 教师角色转变:在劳动教育基地中,师生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伙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 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在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安全是首要任务。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同时,还应建立紧急事件处理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2. 师资队伍建设:为确保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这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供更多与实际工作场景接触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3. 资源保障:确保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资源和设备充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此外,还需要与合作方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以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提高教育效果。

五、结论

在开展有关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施研究课题过程中,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劳动教育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不断开展课题实践研究,我们相信能够进一步推动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发布。

[2]《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2021年发布。

[3]陈云林, 王晓燕. 劳动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4]谢朝晖. 劳动教育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