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生家庭教育有效沟通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学习报·教育研究
齐河县赵官镇中学 山东德州 251113

摘要:家庭是每个人受教育的启蒙,并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是家庭教育开展的必要前提,但结合实际不难发现,现今家庭教育沟通中仍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简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并对当前家庭教育中有效沟通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初中生家庭教育中有效沟通的途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有效沟通;现状;策略

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互联网迅猛发展,初中生接触社会面拓广,在多方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让初中生逐渐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对自身体力和智力等产生错误认知,提出要独立、要自尊。具体表现为:拥有独立的见解,要求独立自主生活以及不成熟的心理——争强好胜等。但从初中生实际生活看,在经济上、决策上、应变力等诸多方面均需依赖家长。

2.闭锁性与求交往矛盾。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了这两个特性间的冲突,并形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同班同学间的羁绊超过父母与师生的关系;每个班级都有多个小团体及个人组成;异性间交往形式上较为严格,但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等。种种因素让初中生心理状态愈发矛盾,可能会做出在其眼中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却在家长及教师眼中荒谬无稽。

3.性心理与心理准备不足矛盾。初中生开始有了性意识萌动与自控能力差间的矛盾,在这一时间段中初中生心理脆弱,如果遭受哪怕是一丁点挫折、伤害,都会在其内心深刻下痛苦,并对其今后发展成长产生影响。

二、家庭教育有效沟通的现状

1.强调权威。受我国传统文化中封建礼教思想影响,家长潜意识里留存着对权力的尊崇,在孩子面前表现为高高在上的模样,强调树立家长权威。具体表现如下:家长认为孩子就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无论对与错;强迫孩子参加辅导班机构,不管其自身意愿;偷看孩子日记,阻碍孩子与异性朋友正常交往。在家庭教育沟通中,常用家长身份欺压孩子,即便是自身做错了也不承认或向孩子道歉。

2.威胁恐吓。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时常采用威胁、恐吓等沟通教育方式,让孩子达到其心理预期。这种方式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可取,其已逐渐认知到这是家长渴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便会忽视这些威胁。但是,家长并未“坐以待毙”,而是搬出极端恶劣的后果来强迫孩子妥协,长此以往,孩子在这种家庭教育沟通氛围下,便不再会与父母间进行有效沟通。

3.打压教育。很多家长都是一个矛盾体,渴望孩子学习成绩优越的同时,对孩子的努力过程却不屑一顾,过于注重孩子成绩而忽视过程,并具有强烈的攀比心。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后,家长不但不会表扬和鼓励孩子,而是苛求孩子更加优秀。具体表现为“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比你学习成绩好得多,也没见人家总玩游戏”“又不是考试考好了被老师表扬,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等。

4.否定人格。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下错误,家长有责任去帮助孩子改正。但实际上,一旦孩子犯下过错,家长便会针对这一错误穷追不舍,非要这样那样,甚至对孩子给予“无用”“无能”等话语的全盘否定。往往因一件孩子的错误上升至否定其人格,久之会让孩子失去自尊、自信,相信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那些人。

三、初中生家庭教育中有效沟通的途径

1.做好家庭教育规划。初中时期是孩子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大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其心理异常敏感与脆弱,这时孩子的父母便要达成高度意见的统一,需要积极筹备制定好孩子这一时期家庭教育规划,并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沟通,真正掌握并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家庭教育规划方案覆盖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大事小情,包括行为习惯、性格情感、学业期望、自我保护等。若想要这些规划真正落实下去,实现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都离不开孩子这一主体。对此,需要指定孩子的父母做好与孩子这一时期中各阶段的交流沟通工作,集中整个家庭的智慧,为孩子实现教育规划、学业期望等提供不竭动力,助力孩子健康发展。

2.重视家庭日常沟通。根据调查分析发现,现今初中生经常同父母交流沟通的比例占据整体人数的一成左右,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则是家长不积极与孩子主动交流,通常是事后交流沟通,故而沟通效果较不理想。由此不难看出,加强家庭日常交流沟通的频率是预防和化解孩子身心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沟通不仅限于说服教育,这样不但让孩子感到厌烦,家长同样如此,需要主动开辟家庭教育沟通的渠道。家长可以多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夏令营等亲子活动,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将自身内心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家长只需根据孩子反馈来的问题,调整好家庭教育沟通工作,就可达到预期理想效果。或者是带着孩子一同去旅游,让孩子亲身做好旅游规划,比如订购车票、旅店、选择旅游路线等,都是对孩子独立自主性的锻炼,更是对孩子自我保护安全意识的实践教育。

3.发挥好沟通的作用。一方面,学习。这就是贯穿整个初中生涯的内容,每一位家长都关注着孩子的中考成绩的好与坏,忽视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感悟。这时,家长需要调整对孩子的关注重点,期中期末考试完成后多与孩子交流沟通,问问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趣事,了解孩子所想要的,才可促进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另一方面,情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其情绪易受外界刺激而失去控制,影响其真实行为。这一阶段,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关怀孩子,不可用成人思维衡量其想法和行动,而是要教会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指导其做好情绪的收放自如。

4.家校教育协同配合。家庭和学校是共同组成初中生日常活动的场所,是开展教育的主要阵地。对此,家长要加强家校合作联系,通过与教师及时交流沟通,了解到孩子在校期间的心理状态和存在问题,并同孩子的班主任共同探讨出解决孩子实际问题方法,协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结论: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贯穿于每个人从儿时到成人的全过程,对每个阶段发展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就需要了解孩子内心想法,进而提高家庭教育中与孩子沟通有效性,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达到目标、实现理想,茁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陈玫.有效沟通策略在青春期家庭教育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8(10):23-24.

注:本文系山东省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沟通方式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ZXYB048)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