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探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摘要:道德作为一门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科目,道德与法治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具有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指南性的作用。生活化思想理念的教学模式是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中升华出来,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教育相结合,指引学生充分地挖掘课本所蕴藏的生活哲理,实现道德与法治修养的培育与提升。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依据,结合与生活相联系的理念进行教学,为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提供了路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生活化;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23-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对素质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修养建设,而且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和认知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思想,是新型教学技术的创新,是实现高质量课堂的必由之举。 一方面,对学生而言,耳濡目染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正确的品德引领,用更加严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思想修养的提升。 另一方面,对老师而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思想意味着老师要重新考虑和设置教学的内容,合理地将现实中的场景加入到上课之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道德与法律的相关知识,使之成为学生在认知上的指引者。
1、《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必要性
有句话是说,艺术来自生活,同样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也能在生活中体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是提升学生品德的需要。前段时间,有人问现在的学生,自己所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到底是什么?而且学生们几乎都是按照标准化的统一回答,学习理所当然就是为了通过考试。或者当时反对的观点寥寥无数,但是在今天看来,答案似乎已经彻底地发生了改变,学习的知识不仅仅只能是为了通过考试,尤其特别是学习《道德与法治》,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最终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培育和养成,同时还要能够做到让学生不断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问题和小小的事,培养学生对世界各种东西的认识和感觉能力,使之终身收获。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将直接面临社会的现实,也是课堂教学联系生活的体现。
网络时代下,网络在快速进步中得到了延伸,同时,这是一个信息更多的时代,大量的信息每天都在进入人们的视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大量的信息中总会存在不良的信息,小学的学生的能力有限,判断事物总是会被表面所影响,长久下去,会对学生对观念产生影响,道德与法治要让学生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培育学生最基本的观念,能够判断一些事物的好坏。道德与法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很好地和集体融合,改善学生之间的友情,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锤炼学生的交流水平,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发展。 良好的道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心态,在生活和学习中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培育学生的人格。
2、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措施
2.1结合生活案例,补充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和其他学科相比,偏理论的比较内容会比较多,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觉比较乏味, 小学时期的学生自控水平比较差,很多时候自己觉得没有趣味的东西,他们很难积极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 对书本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填补,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乐趣。比如说,在学习“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时候,关于爱国的思想, 很多学生的认识可能是在抗日的时候,在那个时期,许多爱国的人为了保家卫国,而英勇地进行抵抗,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如今学生生活在和平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同时也需要爱国思想的教育, 但是这个时候的爱国思想内容就有了一定的变化,人们在普通的工作中做好自己的事情, 这也是爱国的一种体现。
在教学环节中,老师就可以给学生放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的片段, 通过这些片段,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伟大人物所做的事情。 这些人也都是普通的人,在自己普通的工作中一直坚持, 奉献了很多,这些人的身上也具有爱国的思想和精神。比如说杨善洲, 他在工作的时候,为人们做了许多好的事情,在退了休之后,仍然默默不断地奉献,用自己的力量种树造林,还给国家一片绿色,这些人普通而伟大, 这些人是爱国的代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可以给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爱国不只是在抗战时候需要, 和平的年代也需要。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完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认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2.2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情景教学指的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个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 指引学生进行学习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乐趣能够得到提升,促使学生核心综合素养的提升。 比如说,在学习“安全护我成长”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创建一种有生活有关的交流环境,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自己遇到的实际情况来说说怎样做才安全。 以及在遇到一些危险的时候, 需要怎样科学、 合理的应对。这样,学生的自身实际体验与教学活动就会有机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经过分析和思考,可以有效深化学生的印象。 同时,学生在交流之后,老师需要对学生的答复进行一定的整理和总结,带着学生明确一些保护自己的知识,如,在遭遇地震的时候,如果在屋子里,首先需要寻找比较硬的东西护住自己的头部,然后躲到一些墙角等坚固的地方,等地震结束的时候,再迅速离开房屋。 如果是在外面的话,则需要离高大的房屋远一些, 到开阔的地方蹲下,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在遇到别的问题的时候,也不能慌张,而是冷静地找到处理的办法。 学生通过具体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 深化自身的印象, 促进学生保护自己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促进道德与法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方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家长,2021(10):79-81.
[3]张进林.新课改下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21(51):